第48节:金融市场的发展将最终打倒“孔家店”(1)



系列专题:《政府有钱为何不如民间富有:金融的逻辑》

  金融市场的发展将最终打倒“孔家店”

  近几年来,儒家文化再次成为热门话题,这些讨论不只是限于文化圈内,而是直接涉及到小学、中学以及大学生每周花多少时间读经、多少时间学习现代知识的问题。此外,要求立儒学为国教的呼声也不小,因此信不信儒学已不仅是个人的选择问题,还是一个全社会以及整个国家的根本问题。实际上,一些新儒家学者声称要“以夏变夷”、“用中华文明整合世界”,国家已拨款数亿在国外设立孔子学校,以具体行动在世界推广儒家文化。中国这么大,世界更大,做一些这类事情也未尝不可。但是,其成效将如何则可能是另一回事。

 第48节:金融市场的发展将最终打倒“孔家店”(1)
  那么,文化到底是什么东西?儒家文化为什么会在中国出现?除了儒家外是否有别的更“好”的社会秩序安排?西方文明真的只是物质文明,而东方文明是更高尚的精神文明吗?“五四”新文化运动给中国带来了自由、民主、法治的思想,让中国走近世界一大步。但是,现在人们发现,在当年打倒“孔家店”后,今天似乎又要重建“孔家店”,这是怎么回事?我们还缺少什么才使个人权利、个人自由难以扎根?

  文化显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今天的中华文化跟汉朝的汉人文化、唐朝的唐人文化、宋朝明朝的中国文化、甚至民国时期的华人文化都不一样,其他种族文化的动态变迁也大致如此。如果文化是不断变化的,那么是什么在推动其变迁?为什么有的文化内容经久不衰而有的则时过境迁即消失?这里,我们试图从金融学、经济学的角度来回答这些问题,尽量从文化之外的视角来理解文化。我们会发现,文化内涵必然是因某种需要而生,同样会因为某种不需要而死。换言之,一旦文化的某种功能能够由其它更受社会欢迎的东西取代,那么那项文化内涵的生命就会结束。我们会看到,随着经济和金融技术的发展,社会所需要的文化内涵也会变化。所以,简单意义上的文化复古不仅是一厢情愿,而且是毫无意义。

  文化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

  文化的内容当然很多很广,我们关心的不是像“川菜”“湘菜”这样的非制度性文化,而是规范言行的制度性文化以及影响人们作价值判断的处世文化。此外,先要说明的是本文不谈及儒家“三纲五常”中的“五常”等处世之道,原因是,像“仁、义、礼、智、信”这些道德规范是世界各种文化的普遍价值,并非儒家文化独有,否则我们中国人出国之后就不会有与别人交往的任何基础。这些内容是今天的中国以及任何社会都应该教导的。

  本文的反思集中在儒家“三纲五常”中的“三纲”以及相关的“五伦”社会秩序。家文化是各种文化的核心,也是儒家跟其它文化的核心差别的体现。我们来看看它们的差别。

  不管是远古,还是现代,任何人自出生即面对两种基本需要,一种是吃穿住行这些物质消费,即所谓的物质生活,“民以食为天”;另一种是心理或说精神需求,即所谓精神生活。从生存需要看,物质生活的重要性应该排第一,精神生活居其次。人的这两种基本需要既是文化的起因,也是文化的目的。

  所有动物都有其文化,而一种动物的文化程度又跟该动物的个体独立生存能力有关。在所有动物中,人出生后的自生能力可能在最弱之列,婴儿一岁之前靠吃奶,即使一岁之后能吃一般食物、能走路了,在12、13岁前一个人还是难以独自谋生。相比之下,马的自生能力极强,小马出生一、两天内即可站立走路,也能很快自己吃草。但尽管如此,出生之后,小马还会追随母亲一、两个月,母马也会给以母爱,保护小马,形影不离,所以,连马也体现出一定的“家庭观念”、“家文化”。笔者小时候在湖南农村,最怕的就是还在抚育一群小狗的母狗,母狗为保护其孩子所表现出的凶恶,真是奋不顾身,任何人只要靠近她家的领地范围,母狗绝对会出来咬你!所以,狗的“家庭观念”也不弱。“家”作为基本生存单元是动物的共性。

  当然,对于自生能力远比马要弱的人类,家更是人种延续下去的最基本条件。任何今天还存在的民族,它必须有重视家庭的基本文化内涵,否则就不可能延续到今天。各类文化都重视家庭,这是人种生存的基本底线。

  除了要满足今天的物质消费和精神需求外,一个人面对的更重要的挑战是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包括未来物质生活所需的收入的不确定性、身体健康的不确定性,还有未来精神生活、心理状态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风险事件可以是天灾人祸,比如,根据邓云特先生在1937年《中国灾荒史》一书中的统计 ,16世纪中国共发生过504起大水灾、旱灾、蝗灾、雹灾、风灾、疫灾、地震和雪灾,平均每年5次以上;17世纪共有各类大灾507次,18世纪共411次,19世纪407次,20世纪的头35年有101次大灾。这些记入史册的不包括小灾,也不包括时常发生的战争和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兵荒马乱时期个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当然会受到冲击。这些都是人们想规避的系统风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2973.html

更多阅读

第25节:金融自由化的喜与忧(14)

系列专题:《后金融危机时代必读书:下一轮全球金融》  与第22条军规 相类似,金融国际化会给一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但是如果该国的金融机构未达到一定水平,自由化可能会对经济发展带来害处。所以,一般建议是一国在进行金融自由化之前需

第23节:金融自由化的喜与忧(12)

系列专题:《后金融危机时代必读书:下一轮全球金融》 金融全球化的益处   承诺金字塔在金融全球化时将如何运作?金融全球化带来的影响是有益还是有害的呢?答案看起来非常明显:两者都有。我们先看看益处之后再对害处进行分析。全球化创

第21节:金融自由化的喜与忧(10)

系列专题:《后金融危机时代必读书:下一轮全球金融》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最终借款人,没有政府的存款保险,没有政府对于金融中介的监管,也没有政府的拯救措施,金融世界的风险会比现在大很多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那么显而易见。尽管上面所

第18节:金融自由化的喜与忧(7)

系列专题:《后金融危机时代必读书:下一轮全球金融》  政府的角色  政府的基本角色是提供能够创造和维持金融承诺的机构。政府也负责设立和保护财产权。尽管私人机构也能够在这方面做出努力——比如创设非正式的仲裁体系或者利用

第17节:金融自由化的喜与忧(6)

系列专题:《后金融危机时代必读书:下一轮全球金融》  就像曾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的联邦储备体系官员米什金(Frederic Mishkin)在其关于全球金融的书中指出的,金融中介——即主要是银行——在处理上面列出的困难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能力。

声明:《第48节:金融市场的发展将最终打倒“孔家店”(1)》为网友爱情装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