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节:孝经智慧(23)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一、孝?天地?感应

  1. 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

  《注》:“王者,父事天,母事地。言能敬事宗庙,则事天地能明察也。”

  “明王”,圣明君王。《孝经》中出现“先王”,又出现“明王”,两者的关系,如《疏》所云:“经称明王者二焉”,“俱是圣明之义”是一致的;不过略有分别的是,“言先王示及远也,言明王示聪明也”。“先王”、“明王”都是圣明之王,“先王”偏重在时间上的久远,“明王”偏重在聪明上。

  “事天明”,奉事上天就能晓知明白天之道。“事地察”,奉事大地就会晓知明察地之道。《周易?说卦》:“乾为天,为父。”“坤为地,为母。”因此古人认为,事父之孝道通于天,事母之孝道通于地。

  孔子的意思是说,历史上的圣明君王,正因为奉事父亲能够尽孝道,所以奉事上天也能明察;正因为奉事母亲能尽孝道,所以奉事大地也能明察。这里面就是把父亲比拟为上天,把母亲比拟为大地,由此联观之推论之,从对侍奉人而至于奉事天地之道的认知。当然也可以由天地而反观于侍奉父母之道,形成双向的、互通的理路。

  2. 长幼顺,故上下治。

  《注》:“君能尊诸父,先诸兄,则长幼之道顺,君臣之化理。”

  这是说,明王又在宗族、长幼之中,皆顺于礼,那么上上下下的人都会自化了,比如长辈与晚辈之间能顺畅,君臣上下之间能化理了。

  3. 天地明察,神明彰矣。

  《注》:“事天地能明察,则神感至诚,而降福,故曰彰也。”

 第87节:孝经智慧(23)
  “神明”,天地间一切神灵的总称。《周易?系辞下》:“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变,以通神明之德。”孔颖达疏:“万物变化,或生或成,是神明之德。”“彰”,彰明、彰显的意思。

  这是说,奉事天地能够明察,那么神明会感应他的至诚,而彰显他的福分。这种福分的彰显,用常见的话来说,就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又如《疏》云:“神明之功彰见,谓阴阳和,风雨时,人无疾厉,天下安宁也。”

  二、孝悌之至?通于神明

  1. 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

  《注》:“父谓诸父,兄谓诸兄,皆祖考之胤也。礼,君族人,与父兄齿也。”“诸父”,如伯父、叔父等。父死,称为“考”;父以上祖先通称为“祖考”。“胤”,后代、后嗣。礼,君王在(,宴会,宴请)请族人的时候,均以卑贱与父兄列齿也,那就是说尽管是君王,还要排列在父兄之下。“齿”,排列的意思。

  这是说,所以即使是至贵的天子,也必定有被他尊敬的人,是说他还有父辈;必定有先于他的人,是说他还有兄长。孔子要天子行尊父先兄之道。

  2. 宗庙致敬,不忘亲也。

  《注》:“言能敬事宗庙,则不敢忘其亲也。”

  此说,宗庙祭祀要竭尽恭敬,不要忘记父辈的恩德。孔子要天子行致敬之道。

  3. 修身慎行,恐辱先也。

  《注》:“天子虽无上于天下,犹修持其身,谨慎其行,恐辱先祖而毁盛业也。”

  此说,修养自身,谨慎行动,害怕有辱先祖。孔子要天子行修身之道。

  4. 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注》:“事宗庙能尽敬,则祖考来格,享于克诚,故曰著也。”“祖考”,祖先。“来格”,来临的意思。《疏》:“故能致敬于宗庙,则鬼神明著而歆享。”

  “鬼神”,指先祖的神灵。“著”,这里是指鬼神来临附著,并进而享受祭祀的意思。这是说,宗庙祭祀要竭尽恭敬,祖上的鬼神也正因为孝子的真诚,才会来临享受祭祀。

  5.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注》:“能敬宗庙、顺长幼,以极孝悌之心,则至性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故曰无所不通。”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孝悌能够达到至极,那么就会沟通神明,光辉照耀天下四海,无所不能通达了。

  三、引《诗经》深化旨意

  《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注》:“义取德教流行,莫不服义从化也。”

  这是说,四方的诸侯,从西方、东方来瞻仰,从南方、北方来瞻仰,没有谁敢不服从周王朝的。意思是服从明王之义,从明王而化之。

  此出自《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此诗赞美周文王迁丰、周武王迁镐,对周王朝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片段原作“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皇王哉!”意思是,当初武王在镐京建成了太学辟雍,诸侯从东西南北都来瞻仰,谁敢不服从周王朝。周武王真是个好君王!又古文本《孝经》“自西自东”作“自东自西”,可参见前文。

  四、《感应章》的现代启示谈片

  这里我们着重谈谈本章所谓“孝感”的问题。“孝感”就是孝行的感应。正史上也多有记载,如《晋书?王祥传》记叙孝子王祥卧冰得鱼、黄雀入帷就是其例子,此可见前文《二十四孝》部分内容。再举例如《北史?孝行传?王颁》:孝子王颁“夜中睡,梦有人授药,比寤而疮不痛。时人以为孝感。”《宋史?孝义传?易延庆》:“延庆居丧摧毁,庐于墓侧,手植松柏数百本,旦出守墓,夕归侍母。紫芝生于墓之西北,数年又生玉芝十八茎。本州将表其事,延庆恳辞。或画其芝来京师,朝士多为诗赋,称其孝感。”

  关于“孝感”,有四点可说:一是,把“孝感”描写成一种超自然的、神话的或迷信的色彩,往往不可取。但是,虽失去可信度,而其目的是对孝行感染力的渲染和夸大,其深层逻辑即行孝是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的。

  二是,有时候大众心理也接受这种渲染,明知不现实,但是有其审美享受在,比如董永的故事就是这样。

  三是,“孝感”从对人的感应来说,那是千百年来都存在的,就像21世纪的人读千百年前那些孝子的故事还会被深深打动,这就是一种真正的穿越时空的“孝感”了。

  四是,如果现代人悟通了孝道“感应”的问题,那么也可以在进行现代社会的“孝道”教化的时候,充分利用其能“感应”的道理,来感化人们,和谐社会。

  在对《孝经》十八章全部解读完了后,我们更会体会到,孔子所说的“孝”,原来不是仅仅只局限于赡养父母、养生送死这些内容。孝道还有非常厚重的历史层积、广阔的社会内容、丰富的伦理内蕴、深刻的人性内涵。孝道,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地区、一个国家都有着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意义与价值。在现代社会,怎样继承、开掘、发扬“孝”,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3162.html

更多阅读

第86节:孝经智慧(22)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孔子就批评他:小人啊!你不懂啊!国家一定要有敢于谏劝的大臣,才不会有危险。父亲一定要有敢于规劝的儿子,才不会做出无礼的事情来。儿子一味听从父亲、大臣一味听从君命,怎么是孝和忠贞呢?要

第85节:孝经智慧(21)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曾子的这句话意思是,至于慈爱恭敬,安定父母,立身扬名,那么已经听闻到夫子的教诲了。冒昧地请问,儿子听从父亲的命令,可以说是孝吗?  二、孔子再次解惑  1.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  

第84节:孝经智慧(20)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2. 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注》:“上三德于内,名自传于后代。”  这是本章的小结。由家内的“三事”,即“事亲孝”、“事兄悌”、“居家理”,再由内而外,由家庭而至于社会,那

第83节:孝经智慧(19)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2. 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这是对《诗》的评论,孔子说,如果不是孝这种最高的德行,那么谁能顺应民心,而效果竟然至于如此巨大。  三、《广至德章》现代启示谈片  现代人也要

第82节:孝经智慧(18)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三、《广要道章》现代启示谈片  如何教化民众?如何臻于和谐社会?如何移风易俗?这是任何一个王朝、一个时代都会遇到的话题、问题、难题,也是一个永恒的治政的主题。每个朝代都在苦苦思

声明:《第87节:孝经智慧(23)》为网友痛改前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