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节:孝经智慧(13)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一、孝:天经?地义?人行 1.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注》:“经,常也。利物为义。孝为百行之首,人之恒德,若三辰运天而有常,五土分地而为义也。”“经”,常、经常、长久。“义”,有利于物称为义。“三辰”,上天的日月星辰。“五土”,山林、川泽、丘陵、水边平地、低洼之地,《孔子家语?相鲁》:“乃别五土之性,而物各得所生之宜。” 孔子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孝的重大意义。上天的日月星辰经常在运行,这是“经”;大地五土利于万物生长,这是“义”;这就是天经地义。人秉承天地之气而生长,人也效法天地而存在,孝就是像天经地义一样,永远地施行流传,永恒地具有利之义。孝就是天经、地义、人行之事,孝就是民众的行为常德,孝贯通了天地人三才。 古人云:“孝为百行之首。”先人又云:“孝为百行之本。”这其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又如郑玄注《论语》云:“孝为百行之本,言人之为行,莫先于孝。” 2.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郑玄《注》:“天有四时,地有高下,民居其间,当是而则之。”又云:“天有常明。地有常利,人法则天地,亦以孝为常行。”又云:“政不烦苛,故不严而治也。” 唐玄宗《注》:“天有常明,地有常利,言人法则天地,亦以孝为常行也。”“法天明以为常,因地利以行义,顺此以施政教,则不待严肃而成理也”。“则”,效法。“因”,依据、利用。 这是说,人们应该去效法天与地的经常法则,效法天的常明来常行孝道,效法地的常利来行义,以此来顺化天下。因此那些教化不必有待于严肃说教,而自成道理;那些政治不必有待于严酷管理,而自行被治理。这里包含有五等之孝的人们,而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统治者,越是高层次的尤其要“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这才能收取“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的绩效。 二、先王政教“五条” 1. 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 《注》:“见因天地教化人之易也。君爱其亲,则人化之,无有遗其亲者。” 孔子又引进历史进一层解读。先王见到顺因天地的那种教化所带来的方便易行,便有种种做法。孔子又总结揭示出“五条法则”。第一条,是用博爱作先导,而民众没有谁遗弃他们的亲人了。这也就是先王先对自己父母敬爱,而后民众就效法他了,不会遗弃他们的父母了。 2. 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 《注》:“陈说德义之美,为众所慕,则人起心而行之。”第二条,是向民众陈说道德义理之美,让民众羡慕之,感动之。民众知道德义的美好与作用,心中欣然而向慕,那么也就会行动起来,便有好的行为。 3. 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 “先”,领先,表率。《注》:“君行敬让,则人化而不争。”第三条,君主要以身作则,谦敬礼让,做出表率,那么民众就跟着被教化了,就不争夺了。 4. 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注》:“礼以检其迹,乐以正其心,则和睦矣。”第四条,君主用礼乐来引导民众,那么民众就会用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用乐来端正自己的心志,也就和睦相处了。 5. 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注》:“示好以引之,示恶以止之,则人知有禁令不敢犯也。”第五条,用好恶之分辨来明示引导民众,知道禁忌、禁令、禁条,懂得善事、善举、善行,使得民众向善而不趋恶,走正道而不走邪路。 三、引《诗经》的正反启示
此章最后也引《诗经》作结,此诗出自《诗经?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赫赫”,显赫。“师尹”,即指周朝大师尹氏;“师”,大(太)师,周朝三公之一。此句的意思是:声势显赫的大师尹氏,民众都瞧着你呢。
更多阅读
第87节:孝经智慧(23)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一、孝?天地?感应 1. 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 《注》:“王者,父事天,母事地。言能敬事宗庙,则事天地能明察也。” “明王”,圣明君王。《孝经》中出现“先王”,又
第86节:孝经智慧(22)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孔子就批评他:小人啊!你不懂啊!国家一定要有敢于谏劝的大臣,才不会有危险。父亲一定要有敢于规劝的儿子,才不会做出无礼的事情来。儿子一味听从父亲、大臣一味听从君命,怎么是孝和忠贞呢?要
第85节:孝经智慧(21)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曾子的这句话意思是,至于慈爱恭敬,安定父母,立身扬名,那么已经听闻到夫子的教诲了。冒昧地请问,儿子听从父亲的命令,可以说是孝吗? 二、孔子再次解惑 1.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
第84节:孝经智慧(20)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2. 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注》:“上三德于内,名自传于后代。” 这是本章的小结。由家内的“三事”,即“事亲孝”、“事兄悌”、“居家理”,再由内而外,由家庭而至于社会,那
第83节:孝经智慧(19)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2. 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这是对《诗》的评论,孔子说,如果不是孝这种最高的德行,那么谁能顺应民心,而效果竟然至于如此巨大。 三、《广至德章》现代启示谈片 现代人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