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节:孝经智慧(12)

 第76节:孝经智慧(12)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这既让我们看到,古代经典用字的讲究,令人钦佩;而古代解读者的心细如发的剖析,也让人肃然起敬。不仅如此,这里更有启发意义的是,孝道这种道德规范,不是越对下越严求,而是越对上越严肃庄重;对那些越是有社会职权的人物,如士、卿大夫、诸侯、君王的要求更为整肃,并逐级加重加大。

  三、《庶人章》现代启示谈片

  读完这“五孝”,我们会特别感悟到原来孝的内容是那样丰富,不仅仅是一般所谓的赡养父母、孝敬亲人、悌友兄弟。孔子看来,这些内容仅仅是行孝的基本层面的东西。孔子则进一步把这些属于基本层面的孝道,推广演绎出去了,延伸到社会的每一层次人的岗位职责中去了。

  在这一孝的系统的层次中,孔子认为越是高位,那么孝道的内容越是重要,意义与价值越是重大,要求也越是高,越是要做出表率来。

  这些都是孔子的智慧。孔子不仅对前人的孝的理念作出继承,而且用自己的智慧加以总结与发展,这就是《孝经》之“经”的价值。

  如果现代的道德教育能借鉴孔子的这种智慧,那么不仅对于孝道,而且对于其他的品德教化,都会有新的认识。同时我们也可以学习孔子的一种思考的方法,即是某一理念在系统中分层解读,并赋予了不同的内涵、要求与目标等。

  另外对于社会上的普通人来说,孝就是“养父母”。这似乎很简单,但是就在高度发展的21世纪,还有很多人做不到赡养父母,更不要说达到古人所说的那种高层次的赡养了。“养父母”,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让我们来读读《吕氏春秋?孝行览》中的“五养”:一是“养体”,即是“修宫室,安床笫(,席子),节饮食,养体之道也”。二是“养目”,即是“树五色,施五彩,列文章,养目之道也”。三是“养耳”,即是“正六律,和五声,杂八音,养耳之道也”。四是“养口”,即是“熟五谷,烹六畜,和煎调,养口之道也”。五是“养志”,即是“和颜色,说(悦)言语,敬进退,养志之道也”。这就是古人赡养父母的境界,完美地高层次地尽到了孝行。面对物质条件根本不能与今人相比拟的古人,他们却具有或向往这种高境界的“五养”之赡养,现代人是不是会有些特别异样的感触呢?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译文】

  曾子说:“真是太厉害了,孝道如此重大!”

  孔子说:“孝就像上天的日月星辰运行那样是经常的,像大地有利万物那样是道义的,是民众的行为常德。天与地的经常法则,而民众效法它们。效法天的常明,利用地的常利,而顺化天下。因此那种教化不待严肃而成就,那种政治不待严酷而治理。先王看到教化可以化育民众,因此用博爱作先导,而民众就没有谁遗弃他们的亲人了。向民众陈说道德道义,而民众就兴起好的行为。用谦敬礼让作表率,那么民众就不争夺。用礼乐来引导民众,那么民众就和睦。用好恶之分辨来明示民众,那么民众就知道禁戒。《诗经》说:‘声势显赫的大师尹氏,民众都瞧着你呢。’”

  【讲读】

  此章的“三才”,就是天、地、人;天地谓之两仪,兼之人,便是“三才”。曾子聆听了孔子以上关于“五等之孝”的阐述,上至于天子,下至于庶民都当行孝,始知孝之为大,情不自禁发出感叹赞美。于是孔子进一层给他讲说了孝是天经、地义、人行之事,可以对人们进行教化。因此本章名为《三才章》。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注》:“参闻行孝无限高卑,始知孝之为大也。”高至于天子,卑至于庶民,孝道展现了无比广阔的空间。曾子不由得赞叹,而这种赞叹也引发了孔子再度的循循善诱,继续为他深入地讲述孝道之广大、博大、重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3173.html

更多阅读

第87节:孝经智慧(23)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一、孝?天地?感应  1. 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  《注》:“王者,父事天,母事地。言能敬事宗庙,则事天地能明察也。”  “明王”,圣明君王。《孝经》中出现“先王”,又

第86节:孝经智慧(22)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孔子就批评他:小人啊!你不懂啊!国家一定要有敢于谏劝的大臣,才不会有危险。父亲一定要有敢于规劝的儿子,才不会做出无礼的事情来。儿子一味听从父亲、大臣一味听从君命,怎么是孝和忠贞呢?要

第85节:孝经智慧(21)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曾子的这句话意思是,至于慈爱恭敬,安定父母,立身扬名,那么已经听闻到夫子的教诲了。冒昧地请问,儿子听从父亲的命令,可以说是孝吗?  二、孔子再次解惑  1.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  

第84节:孝经智慧(20)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2. 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注》:“上三德于内,名自传于后代。”  这是本章的小结。由家内的“三事”,即“事亲孝”、“事兄悌”、“居家理”,再由内而外,由家庭而至于社会,那

第83节:孝经智慧(19)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2. 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这是对《诗》的评论,孔子说,如果不是孝这种最高的德行,那么谁能顺应民心,而效果竟然至于如此巨大。  三、《广至德章》现代启示谈片  现代人也要

声明:《第76节:孝经智慧(12)》为网友変态殺人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