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节:孝经智慧(8)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古代有“公卿”、“三公六卿”、“三公九卿”之说:

  1. “三公”,是太师、太傅,太保,“论道经邦,燮(,调和、和谐)理阴阳”。讲明治道,管理国家,调和阴阳。又有“三孤”,即是少师、少傅、少保,是协助三公来弘扬教化。他们都是直接辅助天子的。

  2. “六卿”。《尚书?周书?周官》:“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治理、统治民众),阜(大)成兆民。”这是说,六卿分管职事,各自率领他们的属下,以倡导九州岛治民,大力安定兆民。

  (1) 天官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此卿的职责是掌管国家的治理,统帅百官,四海内加以协调。

  (2) 地官司徒,“掌邦教,敷(布施)五典,扰(安定)兆民”。此卿的职责是掌管国家的教育,传布五典的教化,安顺兆民。“五典”,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种常法,又称为“五常”、“五教”。

  (3) 春官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此卿的职责是掌管国家的典礼,管理神和人沟通、调和上下卑尊的关系。

  (4) 夏官司马,“掌邦政,统六师,平(治理)邦国”。此卿的职责是掌管国家的军政,统率六军,治理邦国。

  (5) 秋官司寇,“掌邦禁,诘(治理)奸慝(,邪恶不正),刑暴乱”。此卿的职责是掌管国家的法禁,治理邪恶,刑禁暴乱。

  (6) 冬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此卿的职责是掌管国家的土地,安置士农工商这四民,按照时节获取地利。

  关于“九卿”之说,《周礼?考工记?匠人》:“外有九室,九卿居焉。”郑玄注:“六卿三孤为九卿。三孤佐三公论道,六卿治六官之属。”历代多设九卿,周以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为九卿。

  关于大夫之说,周代国君以下设卿、大夫、士三等,“大夫”,就是介于中间一等的官员。不过大夫中的上大夫,就是卿,爵位与公爵、侯爵相同;中大夫,其爵位相当于子爵与男爵;下大夫,虽有禄,但无爵位。大夫也泛指一般官吏。“大夫”,其寓意就是“大扶”的意思,“扶进人者也”。“卿”与“大夫”有差异,但是连言“卿大夫”,又因为他们是同行,比较接近。值得一说的是,一直到宋代“大()夫”又成了称呼医官的别设的官阶,如有大夫、郎、医效、祗侯等,后来称医生为大夫了。

  二、卿大夫孝道的内涵

  1.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

 第72节:孝经智慧(8)
  《注》:“服者,身之表也。先王制五服,各有等差。言卿大夫遵守礼法,不敢僭上下也。”

  “法服”,礼法规定的服饰。先王曾制定“五服”,《尚书?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孔传》:“五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服也。”此见古代服饰各有等差。服饰,是一个人的外表、仪表,也是文化的符号,比如身份的标志等。因此,遵照礼法规定的服饰,就是遵守礼法,既不敢僭上,也不敢下。

  此句是说,卿大夫对于不是先王礼法规定的服饰,不敢穿用。这也是他们的孝道内涵之一。

  2. 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注》:“法言,谓礼法之言。德行,谓道德之行。若言非法,行非德,则亏孝道,故不敢也。”

  “法言”,符合礼法之言。这是说,不符合先王礼法的话,不敢言说。不符合先王的道德行为,就不敢行动。这也是他们的孝道内涵之一。以上说了“三不敢”:“不敢服”、“不敢道”、“不敢行”,这是从反面来说的;下面转入正面来说。

  3.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注》:“言必守法,行必遵道。言行皆遵法道,所以无可以择也。礼法之言,焉有口过,道德之行,自无怨恶。”

  这句话的意思是,因此不合礼法的就不言说,不合道德的不行动;既然言必守法、行必遵道,那么口中言说就不用再选择言语,自身行动就不用再选择做法。言论播满天下,也不会有说话的过错;行为影响天下,也不会有怨恨和厌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3177.html

更多阅读

第87节:孝经智慧(23)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一、孝?天地?感应  1. 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  《注》:“王者,父事天,母事地。言能敬事宗庙,则事天地能明察也。”  “明王”,圣明君王。《孝经》中出现“先王”,又

第86节:孝经智慧(22)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孔子就批评他:小人啊!你不懂啊!国家一定要有敢于谏劝的大臣,才不会有危险。父亲一定要有敢于规劝的儿子,才不会做出无礼的事情来。儿子一味听从父亲、大臣一味听从君命,怎么是孝和忠贞呢?要

第85节:孝经智慧(21)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曾子的这句话意思是,至于慈爱恭敬,安定父母,立身扬名,那么已经听闻到夫子的教诲了。冒昧地请问,儿子听从父亲的命令,可以说是孝吗?  二、孔子再次解惑  1.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  

第84节:孝经智慧(20)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2. 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注》:“上三德于内,名自传于后代。”  这是本章的小结。由家内的“三事”,即“事亲孝”、“事兄悌”、“居家理”,再由内而外,由家庭而至于社会,那

第83节:孝经智慧(19)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2. 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这是对《诗》的评论,孔子说,如果不是孝这种最高的德行,那么谁能顺应民心,而效果竟然至于如此巨大。  三、《广至德章》现代启示谈片  现代人也要

声明:《第72节:孝经智慧(8)》为网友大龄男青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