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节:孝经智慧(7)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二、引《诗经》警示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注》:“战战,恐惧。兢兢,戒慎。临深恐坠,履薄恐陷。义取为君恒须戒慎。”郑玄注:“恐陷。义取为君恒须戒慎。”此可以看到,唐玄宗的注释中也吸取融汇了郑玄等人的成果。

  “战战兢兢”,是因心怀戒惧而非常谨慎的样子。“战战”,是恐惧的样子。“兢兢”,是小心谨慎的样子。“如临深渊”,好像面临、来到了深渊一样,小心翼翼谨防坠入。“如履薄冰”,好像走在薄冰上那样,小心翼翼谨防陷入。这些都比喻做事十分谨慎小心。

  此诗句出自《诗经?小雅?小()》。这是一首斥责统治者不能采纳善谋、政策邪僻的诗;或说刺周幽王,或说刺周厉王。朱熹《诗集传》:“大夫以王惑于邪谋,不能断以从善,而作此诗。”孔子也用此诗句来规劝诸侯们。后世也爱用此名句来教诲鞭策,朱熹《答吴尉》:“大抵守官只要律己公廉,执事谨慎,昼夜孜孜,如临深谷,便自无他患害。”《云笈七签》卷九八:“如潜有所得,专如临深谷,战如履薄冰,此得道之门。”

  三、《诸侯章》现代启示谈片

  这一章的现代启示是,身居高位者,仍然可以从孔子那里汲取有益的忠告和戒律。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在一些人看来,不就是让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活泼泼的现代人处于左也不是,右也不行之中,再回到一个自我封闭的状态吗?如果这样理解,那就把经典误读了、死读了。此警句的深刻,是在于当一个人自动地自觉地遵行戒律,处处警惕,步步小心,那么反而会获得一种更高的、更长久的自由和潇洒。这是一种智慧的、必不可少的、心灵的自我管理与行为的自我管理,使得人心不荒芜、贪欲不疯长、禁条不触犯、行为循法度。

  每年大量的媒体报道,让人们看到现代的高官、大企业家等等,不知道已有多少人,因屡屡漠视“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训言,其结果也屡屡跌入深渊、陷于冰窟之中。

  有些高官、大企业家等等,在家庭里也不失为是孝子,但是最终却因为腐败等种种罪行,或纷纷落马,或锒铛入狱,或身败名裂,或家破人亡。如果按照孔子的理念来看,那已经不能算是孝了。因为在那个档次上的人,与一般平头百姓的孝已经有些不同了,除了共性孝亲悌友外,还有特殊的内涵。如果取其核心理念,把孔子的理念转换到今天来说,那也许就是保住自己的名声,并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作出贡献来,这才是这一个档次上的孝的内涵。

  “在上不骄”、“制节谨度”,则能够“高而不危”、“满而不溢”。现代人若能细细掂量一下,慢慢咀嚼一番,或许会从无味到有味,从少滋味到有滋有味,进而再到美滋美味。这时候更会深切地体会到,什么叫经典的智慧,什么叫孔子的智慧了!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译文】

  “(卿大夫)不是先王法定的服饰,不敢服用。不是先王法定的言语,不敢言说。不是先王的德行,不敢施行。因此不合法定的话就不言说,不合道德的事就不施行;如此就开口不用选择言语了,自身不用选择行为了;即使言语播满天下也没有口错的过失,行为遍满天下也不会招来怨恨厌恶。这三者具备了,然后才能守护住自己的宗庙。这大概就是卿大夫的行孝。《诗经》说:‘早晚都不懈怠,以此奉事君主。’”

  【讲读】

  卿大夫之尊贵次于诸侯,因此《卿大夫章》紧接上章而展开。

  一、卿大夫应当彰显孝道

 第71节:孝经智慧(7)
  关于卿大夫,先说《说文》:“卿,章也。六卿: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卿”为什么解释为“章”?“章”,是“章善明理”的意思;卿大夫,其职责就是要将道理彰显,因此在孝道方面,自然也有重大的责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3178.html

更多阅读

第87节:孝经智慧(23)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一、孝?天地?感应  1. 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  《注》:“王者,父事天,母事地。言能敬事宗庙,则事天地能明察也。”  “明王”,圣明君王。《孝经》中出现“先王”,又

第86节:孝经智慧(22)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孔子就批评他:小人啊!你不懂啊!国家一定要有敢于谏劝的大臣,才不会有危险。父亲一定要有敢于规劝的儿子,才不会做出无礼的事情来。儿子一味听从父亲、大臣一味听从君命,怎么是孝和忠贞呢?要

第85节:孝经智慧(21)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曾子的这句话意思是,至于慈爱恭敬,安定父母,立身扬名,那么已经听闻到夫子的教诲了。冒昧地请问,儿子听从父亲的命令,可以说是孝吗?  二、孔子再次解惑  1.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  

第84节:孝经智慧(20)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2. 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注》:“上三德于内,名自传于后代。”  这是本章的小结。由家内的“三事”,即“事亲孝”、“事兄悌”、“居家理”,再由内而外,由家庭而至于社会,那

第83节:孝经智慧(19)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2. 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这是对《诗》的评论,孔子说,如果不是孝这种最高的德行,那么谁能顺应民心,而效果竟然至于如此巨大。  三、《广至德章》现代启示谈片  现代人也要

声明:《第71节:孝经智慧(7)》为网友蓝颜知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