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节:孝经智慧(25)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5. 孔子的七十子或七十子的弟子作《孝经》 宋司马光《古文孝经指解序》:“圣人言为经,动则为法,故孔子与曾参论孝,而门人书之,谓之《孝经》。”又清代毛奇龄《孝经问》:“此是春秋战国间七十子之徒所作,稍后于《论语》,而与《大学》、《中庸》、《孔子闲居》、《仲尼燕居》、《坊记》、《表记》诸篇同时,如出一手。故每说一章,必有引经数语以为证,此篇例也。”这是笼统地认为《孝经》乃七十子或是七十子之徒所作,可能是一种记录的转述,或是一种经过加工后的编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是这种看法,认为“蔡邕《明堂论》引魏文侯《孝经传》,《吕览?察微篇》亦引《孝经?诸侯章》,则其来古矣。然授受无绪,故陈、汪应辰皆疑其伪。今观其文,去二戴所录为近,要为七十子徒之遗书。使河间献王采入一百三十一篇中,则亦《礼记》之一篇,与《儒行》、《缁衣》转从其类。惟其各出别行,称孔子所作,传录者又分章标目,自名一经。” 6. 孟子的弟子之作 王正己在《古史辩》第四册的《孝经今考》一文中说:“从大体上看来,《孝经》思想有些与孟子的思想相同,不过是文字的变相而已。”“总之《孝经》的内容,很接近孟子的思想,所以《孝经》大概可以断定是孟子门弟子所著的。” 7. 后人附会而作《孝经》 宋代的朱熹主此说。朱熹《孝经刊误后序》引汪应辰的话,认为《孝经》是后人附会而成。其曾云:“《孝经》独篇首六七章为本经,其后乃传文。然皆齐鲁间陋儒家篡取左氏诸书之语为之,至有全然不成文理处。传者又颇失其次第,殊非《大学》、《中庸》之俦也。” 8. 汉代儒生所伪造 清代姚际恒主此说。姚际恒《古今伪书考》认为《孝经》是汉儒所伪造,姚说:“是书来历出于汉儒,不惟非孔子作,并非周秦之言也。”“勘其文义,绝类《戴记》中诸篇,如《曾子问》、《哀公问》、《仲尼燕居》、《孔子闲居》之类,同为汉儒之作。后儒以其言孝,特为撮出,因名以《孝经》耳。” 到底是谁撰写了《孝经》?一直到今天还没有统一的结论。我们认为,从各种信息来看,不可能是孔子自作,也不可能是曾子自作,同样也似乎不可能是孟子弟子所作,亦然不可能是汉儒伪造。比较下来可能性大的选择方向是两个:一是孔子弟子所作,一是孔子七十子的弟子所作。如果偏重于后者的话,那么有可能是曾子的学生所作;如果再把视阈缩小,那么或者可能是曾子的弟子中的子思所作。但是在还没有十分确定是子思或曾子一系所作时,不妨采取较宽泛一些的看法,留有余地,有待今后进一步的考证、统一认识。 虽然关于《孝经》作者的看法不统一,但是不妨慢慢说下去读下去,看看问题出在哪里,有哪些争论点,研究者又是怎样研究的,那么读者自己也会有个选择与判断了。
孝经》汉代发现之谜 在先秦,《孝经》曾被《吕览》引用过,秦代因焚书坑儒而不见流传,汉代突然冒出了《孝经》。《孝经》是从哪里来的?这是个历史之谜。 首先是汉代初年,一个叫做颜贞的人献出了《孝经》。 话说秦始皇焚书坑儒,焚烧典籍,坑杀儒生;还不许民间私下收藏书籍,否则就诛族,这就是“挟书者族”之律令。因此许多经典由此而残缺,损失惨重,当然《孝经》也在被禁被焚之列。刘邦是马上得的天下,对于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性、文化的建设并不重视。 然而传到第二代汉代的惠帝却很看重这些。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废除秦时所定的“挟书”令,鼓励民间献出所藏的书籍。如《汉书?艺文志》:“汉兴,改秦之政,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后来朝廷还派出人员到各地寻访亡佚经典。于是,《孝经》出现了。 《隋书?经籍志》有个记载:“遭秦焚书,为河间人颜芝所藏。汉初,芝子贞出之,凡十八章。”河间,汉高祖时候置郡,治所在乐城(今河北献县的东南);平帝时辖境相当于今天河北献县、交河、东光、阜城、武强各一部分。河间人颜芝收藏了《孝经》,到了汉初,颜芝的儿子颜贞把它献了出来。
更多阅读
第87节:孝经智慧(23)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一、孝?天地?感应 1. 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 《注》:“王者,父事天,母事地。言能敬事宗庙,则事天地能明察也。” “明王”,圣明君王。《孝经》中出现“先王”,又
第86节:孝经智慧(22)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孔子就批评他:小人啊!你不懂啊!国家一定要有敢于谏劝的大臣,才不会有危险。父亲一定要有敢于规劝的儿子,才不会做出无礼的事情来。儿子一味听从父亲、大臣一味听从君命,怎么是孝和忠贞呢?要
第85节:孝经智慧(21)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曾子的这句话意思是,至于慈爱恭敬,安定父母,立身扬名,那么已经听闻到夫子的教诲了。冒昧地请问,儿子听从父亲的命令,可以说是孝吗? 二、孔子再次解惑 1.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
第84节:孝经智慧(20)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2. 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注》:“上三德于内,名自传于后代。” 这是本章的小结。由家内的“三事”,即“事亲孝”、“事兄悌”、“居家理”,再由内而外,由家庭而至于社会,那
第83节:孝经智慧(19)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2. 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这是对《诗》的评论,孔子说,如果不是孝这种最高的德行,那么谁能顺应民心,而效果竟然至于如此巨大。 三、《广至德章》现代启示谈片 现代人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