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孝经智慧(24)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再看一则权威史料,《汉书?艺文志》曰:“《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汉兴,长孙氏、博士江翁、少府后仓、谏大夫翼奉、安昌侯张禹传之,各自名家。经文皆同,唯孔氏壁中古文为异。”“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但是谁作了《孝经》,也没有说明确,因此又可以出现二说:或认为孔子作,或认为曾子作。 再如《孔子家语》:“曾参志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经》。” 其实我们设身处地为两位作者司马迁、班固想一下,就会有一种同情的理解,因为他们也不能举出确切的证据来明确指出到底《孝经》的作者是谁,或是心中有某种指向,但是不便明说,因此只能含糊其辞了。
不过也有明确是孔子所作的,如《隋书?经籍志》:“孔子既叙六经,题目不同,指意差别,恐斯道离散,故作《孝经》以总会之。”不过,这也是一家之说。 后来人们又从各个方面质疑、考证、研究,于是自古至今大约形成了好几种说法: 1. 孔子撰写了《孝经》 《汉书?艺文志》认为《孝经》为孔子所作。其实依照我们来看,《艺文志》并没有说定。因此这一材料,既被一些人认为是孔子作的证据,也被另外一些人认为是曾子作的证据。 杨伯峻说:《孝经》不是孔子所作,不待智者而后明,因为一翻《孝经》本书便会明白。孔子若作《孝经》,哪能称他的学生曾参为“曾子”,此其一。《孝经》抄了孔子以后的一些书,如《左传》、《孟子》、《荀子》,孔子怎能预见到他死后一两个世纪中某些人会说某些话?此其二。《论语》是比较可信的孔丘言行录,《孝经》的论孝,便和《论语》的论孝大不相同,甚至有矛盾处,此其三。所以越到后代,这种主张的人便逐渐少了。(《经书浅说》)关于这一问题后文还会讨论。 2. 孔子弟子曾子作《孝经》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以为《孝经》乃孔子弟子曾参所作。比如陈克明《群经要义》中就说:《艺文志》“虽未明言曾参作《孝经》,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乃是曾参秉承孔子之意而撰成《孝经》”。其实在我们来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也并没有明说,也是两可的。 关于曾子作《孝经》,杨伯峻也有说:这一说法,在司马迁时未受重视;到两晋以后,附和者渐多。但取《礼记》和《大戴礼记》曾子论孝诸事与《孝经》比较,相抵触者不少。如《孝经》主张“父有争子”,甚至说:“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指不义之令)又焉得为孝乎”?而《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上篇》说:“父母之行,中道(合理)则从。若不中道,则谏。谏而不用,行之如由己。从而不谏,非孝也。谏而不从,亦非孝也。孝子之谏,达善而不敢争辩。争辩者,作乱之所由兴也。”一个说不争就是不孝,一个说争辩是祸乱发动之源,究竟哪一说是曾子本意?何况《孝经》所用《孟子》、《荀子》诸语,曾子是不可能看到的。所以这一说也不可信。(《经书浅说》) 3. 曾子的弟子作《孝经》 宋代胡寅说:“曾子问孝于仲尼,退而与门弟子言之,门弟子类而成书。”(朱彝尊《经义考》卷二二二) 杨伯峻说:“这是宋朝人如胡寅(朱彝尊《经义考》引)、朱熹(《孝经刊误》)开其端,并无实证,只是想象之词。”另外如宋代的晁公武也主此说,其《郡斋读书志》认为《孝经》乃曾子弟子所作。李学勤说:“《孝经》文中多称引《诗》、《书》,体例与《礼记》所收《中庸》、《大学》相似,确为曾子一系儒家作品。《吕氏春秋》曾引《孝经》,证明其书成于先秦。”(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 4. 曾子弟子中的子思作《孝经》 宋代的王应麟《困学纪闻》引宋代冯椅之说:“子思作《中庸》,追述其祖之语乃称字,是书当成于子思之手。”此认为《孝经》乃曾子弟子中的子思所作。杨伯峻反对,有评说:“尤不足信。”(同上)不过今人有一些学者较倾向此说。如彭林有《子思作〈孝经〉说新论》,认为是子思作《孝经》。主要理由是:《缁衣》、《中庸》、《坊记》、《表记》出自《子思子》,认为已经由郭店楚简的发现得到证明。《孝经》与《缁衣》四篇多在“子曰”之后引《诗》、《书》,风格相同。当属于同一时代、同一作者的作品。《论语》中孔子多言《诗》、《礼》而罕言《书》,与《子思子》判然有别。用《诗》、《书》发挥孔子思想,应该是子思的创造。孟子受业于子思之门人,“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继承了子思学派的传统。《孟子》原有《说孝经》等“外书四篇”,《史记》等曾引用。《说孝经》当是《孝经》成书于孟子之前、孟子论述其师门所传《孝经》的证据。郭店楚简内多次论孝,与《孝经》相表里,表明孝是子思学派讨论的热点之一。因此,认为子思作《孝经》。不过关于此问题,也尚可再讨论。
更多阅读
第87节:孝经智慧(23)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一、孝?天地?感应 1. 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 《注》:“王者,父事天,母事地。言能敬事宗庙,则事天地能明察也。” “明王”,圣明君王。《孝经》中出现“先王”,又
第86节:孝经智慧(22)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孔子就批评他:小人啊!你不懂啊!国家一定要有敢于谏劝的大臣,才不会有危险。父亲一定要有敢于规劝的儿子,才不会做出无礼的事情来。儿子一味听从父亲、大臣一味听从君命,怎么是孝和忠贞呢?要
第85节:孝经智慧(21)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曾子的这句话意思是,至于慈爱恭敬,安定父母,立身扬名,那么已经听闻到夫子的教诲了。冒昧地请问,儿子听从父亲的命令,可以说是孝吗? 二、孔子再次解惑 1.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
第84节:孝经智慧(20)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2. 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注》:“上三德于内,名自传于后代。” 这是本章的小结。由家内的“三事”,即“事亲孝”、“事兄悌”、“居家理”,再由内而外,由家庭而至于社会,那
第83节:孝经智慧(19)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2. 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这是对《诗》的评论,孔子说,如果不是孝这种最高的德行,那么谁能顺应民心,而效果竟然至于如此巨大。 三、《广至德章》现代启示谈片 现代人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