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节:孝经智慧(22)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文王,就是周文王,姓姬名昌,是王季的儿子,商朝末年周族的领袖。文王,当初还是世子时,也就是做太子的时候,探望父亲王季是每天三次。 早上鸡初鸣,就穿衣起身,来到父亲的寝室门外,询问王季的侍候者:“今天安好否?情况怎样?”回答:“安!”文王就高兴。有意思的是,文王不直接而是间接询问,这一细节说明,他的孝顺之心的细致,不去干扰其父的正常生活。然后中午,也是这样;晚上,亦如此。 如果遇到告诉他,其父亲不能正常起居饮食的话,文王就脸色忧愁,走路连步履都错乱了。一旦其父恢复饮食正常,他也就解除忧愁,恢复正常。 在其父的饮食方面,文王特别重视尽孝。端上膳食,必定要查看饮食寒凉、温暖调节的情况。食毕,必定要询问饮食的情况,比如饮食的胃口、喜欢与不喜欢什么等细节。对掌膳食的人吩咐:有没有原来吃剩的,不要把吃剩的再端给其父吃。等到侍从答应了,他才放心地回去。 在《国语?晋语四》还有这样的记载:“文王在母不忧,在傅弗勤,处师弗烦,事王不怒,孝二虢,而惠慈二蔡,刑于大姒,比于诸弟。”周文王在襁褓时没让其母担忧,在傅父那里没让其傅劳苦,对于老师没让其师烦恼,奉事父王没让其父发怒,孝友其弟虢仲与虢叔,恩惠慈爱儿子管叔与蔡叔,对其妻大姒()树立典范,亲爱团结同宗兄弟。这正如《诗经?大雅?思齐》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家邦。”“寡妻”,就是嫡妻。意思是,自己做妻子的典范,而影响至于兄弟,再至于治理国家。 文王那时,当然还没有《孝经》,但是孝行早就有了。如果从《孝经》角度来解读,那么这一则故事,有几点启示:(1)文王的德行,首先体现在孝道的根本上,而正如《孝经》所谓“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也”(《孝经》一章,下同)。(2)文王的孝,又具体体现在尽心竭力地对亲人的养和敬上,正所谓“夫孝,始于事亲”。(3)文王孝道的逻辑进程,由家里的孝行,而推广至于天下,正如“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文王后来用侍奉其父的孝行来推广至于天下,所以能够做到“天下之分,其三归周”。(4)文王最后为周武王夺取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王行孝道,告诉人们的,也如《孝经》所谓的“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这是焦《养正图解》的深意所在。面对皇长子,首先要教诲立德行孝,此为先为本。在这方面,焦选择了文王这个榜样,而文王在做太子时候的做法就是一个切近的例证。《养正图解》第一篇就是与《孝经》的“开章明义章第一”相呼应的。 此书到了清代,光绪皇帝为了不至于湮没无存,还特地将内府旧存的写本发出,敕令武英殿刊刻,以广流传。 孝的传统的衰蜕 孝的传统在漫长数千年的传承后,到了近现代便渐渐地衰退、衰败、衰落了。 历史呈现出鲜明的转变节点,让后人明晰地看到“孝道”的蜕变轨迹。这里也简略一说。 先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对传统孝道的扫荡。有学者做出这样的分析:
这次运动对传统的孝观念有过一次大胆而猛烈的冲击,竟然出人意料地一度摧毁了孝的观念的存在基础家庭。洪秀全一再宣称:“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人,尽是姊妹之辈。”按照这样的理念,在江南社会某些城乡拆散了家庭。他们将所有的人,无论父子、夫妇、兄弟、姐妹,按照男馆、女馆进行另外的排列组合。一时间,太平天国社会呈现出“父母、兄弟、妻子,立刻解散”的局面。父母和子女不仅平时“不容相通”,偶尔在街上相遇,也“只许隔街说话,万分伤心,不许流泪”。如此生活,是根本找不出什么孝的影子的。“这是近代中国社会乃至几千年的历史中唯一一次破坏家庭生活结构进而也猛烈地冲击了传统孝观念的雷厉风行的警人行动”。曾国藩曾说:“举中国几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天辟地以来名教之奇变。”(见肖群忠《孝与中国文化》)
更多阅读
第87节:孝经智慧(23)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一、孝?天地?感应 1. 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 《注》:“王者,父事天,母事地。言能敬事宗庙,则事天地能明察也。” “明王”,圣明君王。《孝经》中出现“先王”,又
第86节:孝经智慧(22)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孔子就批评他:小人啊!你不懂啊!国家一定要有敢于谏劝的大臣,才不会有危险。父亲一定要有敢于规劝的儿子,才不会做出无礼的事情来。儿子一味听从父亲、大臣一味听从君命,怎么是孝和忠贞呢?要
第85节:孝经智慧(21)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曾子的这句话意思是,至于慈爱恭敬,安定父母,立身扬名,那么已经听闻到夫子的教诲了。冒昧地请问,儿子听从父亲的命令,可以说是孝吗? 二、孔子再次解惑 1.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
第84节:孝经智慧(20)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2. 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注》:“上三德于内,名自传于后代。” 这是本章的小结。由家内的“三事”,即“事亲孝”、“事兄悌”、“居家理”,再由内而外,由家庭而至于社会,那
第83节:孝经智慧(19)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2. 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这是对《诗》的评论,孔子说,如果不是孝这种最高的德行,那么谁能顺应民心,而效果竟然至于如此巨大。 三、《广至德章》现代启示谈片 现代人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