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节:孝经智慧(20)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王祥的故事写进了《二十四孝》中,前文有叙述,可参见。这里的后一个情节,很令人震撼:后母竟然要用刀砍死睡眠中的王祥,正巧碰到王祥夜起小便,只是砍了被子。王祥回来后,知道后母对此遗憾不已,就跪在后母前面请求一死。后母于是感悟,终改悔。王祥,确实是纯孝了,据说为侍奉后母,年近六十才进入仕途,在魏做官至太常、太尉,入晋拜为太保。我们也看到孝子们屡屡被《世说新语》的第一篇《德行》收入的现象,说明当时人们对孝子的重视、关注与记载、流传。 3. 荀巨伯孝友 《世说新语?德行篇》:东汉人荀巨伯远道去友人那里探病,正值胡贼攻郡。友人说:“我马上就死去了,你赶快离开吧!”荀巨伯说:“远道来相视,你令我去,败坏道义而求生存,难道是我荀巨伯干的吗?”贼既至,对荀巨伯说:“大军至,一郡都逃空了,你是什么样的男人,而竟敢单独留下?”荀巨伯说:“友人有疾,不忍心抛弃他,宁可用我身来替代朋友的命!”胡贼相互说:“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师而还,一郡并获全。 “孝友”是传统孝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这个故事就突出了在大难临头之时、生死诀别之际,朋友之间深厚友谊的魅力和威力。“孝友”的魅力,让千载之后的现代人都感动;“孝友”的威力,不用一兵一卒,竟然完璧归赵,拯救了一郡。虽然此中不免有夸大成分,但是那种“孝友”的情义却依然值得张扬的。 4. 孝子范宣 《世说新语?德行篇》:晋人范宣八岁的时候,在后园子挖菜,误伤了手指,大啼。有人问他:“痛吗?”回答说:“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范宣洁行廉约,豫章太守韩康伯一次赠送他百匹绢,不受;减少至五十匹,还是不接受。就这样一直减半,只到了一匹,还是不肯接受。后来韩康伯与范宣同乘一车时,就在车中扯了两丈绢赠给范宣,说:“一个人难道可以让老婆没有裤子穿吗?”范宣笑而受之。 这个故事幽默生动,有几点可说:一,八岁的孩子能在伤手指时,脱口而出《孝经》中的话,或说明当时《孝经》的普及与启蒙的情况。二,晋人范宣,后来精通儒籍,被召为太学博士、散骑郎,推辞不就,居家贫困,以讲诵为业。他的人品也许就是这样从小就在儒家的熏陶下渐渐养成了。这里赠绢而不受,也是一例。三,官员韩康伯特可爱,他欣赏范宣的人品,固执地非要他收下赠绢——其实这已经不是赠物,而是心中敬意的表达了。
5. 试守孝子 《世说新语?德行篇》:仆射()王愉在担任江州刺史的时候,被殷仲堪、桓玄发兵追逐,于是逃亡至豫章(今江西南昌),存亡未测。王愉的儿子王绥在京都,得知父亲这一消息后,不仅容貌忧戚,就连起居饮食,以及每一件事都有所降等,就像居丧守孝的样子。当时人们就把他称为“试守孝子”。 “试守”,本来指秦汉以来官吏在正式担任某职位之前,先要试任该职,就像今天所说的有考察、见习、试用期一样。王绥在其父还没有去世时,就做出守孝的样子,不就像官吏“试守”吗?因此称为“试守孝子”。但是,后来的历史却是一个悲剧。桓玄专政时候,征召王愉为仆射,此官是尚书令的副手,但是后来桓玄谋反晋朝失败,王愉因参与谋反而被杀,其子王绥也因与其父一起谋反也被杀。于是王绥的孝子的孝行问题就复杂化了,限于篇幅笔者不展开了,这一有趣味的话题就留给读者思考吧。 6. 真孝子 《世说新语?德行篇》:孔仆射,就是孔安国,在担任晋孝武帝司马曜()的侍中时,曾受到垂爱。晋孝武帝去世时,孔安国为太常,他身形一向瘦弱,但是穿上重孝的服饰,整日涕泗流淌,看见他的人都以为是真正的孝子。他对晋孝武帝的厚待转化为孝子一般的真诚,这是“移孝为忠”,忠孝在他身上沟通了,而且还认为是“真孝子”,而不是“伪孝子”。
更多阅读
第87节:孝经智慧(23)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一、孝?天地?感应 1. 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 《注》:“王者,父事天,母事地。言能敬事宗庙,则事天地能明察也。” “明王”,圣明君王。《孝经》中出现“先王”,又
第86节:孝经智慧(22)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孔子就批评他:小人啊!你不懂啊!国家一定要有敢于谏劝的大臣,才不会有危险。父亲一定要有敢于规劝的儿子,才不会做出无礼的事情来。儿子一味听从父亲、大臣一味听从君命,怎么是孝和忠贞呢?要
第85节:孝经智慧(21)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曾子的这句话意思是,至于慈爱恭敬,安定父母,立身扬名,那么已经听闻到夫子的教诲了。冒昧地请问,儿子听从父亲的命令,可以说是孝吗? 二、孔子再次解惑 1.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
第84节:孝经智慧(20)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2. 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注》:“上三德于内,名自传于后代。” 这是本章的小结。由家内的“三事”,即“事亲孝”、“事兄悌”、“居家理”,再由内而外,由家庭而至于社会,那
第83节:孝经智慧(19)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2. 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这是对《诗》的评论,孔子说,如果不是孝这种最高的德行,那么谁能顺应民心,而效果竟然至于如此巨大。 三、《广至德章》现代启示谈片 现代人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