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孝经智慧(17)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文帝的生母是薄姬,即后来的薄太后。汉文帝奉养母亲毫不懈怠。母亲曾经生病三年,文帝晚上不合眼,也就是“目不交睫”,不解衣带,尽心服侍母亲。母亲喝的汤药,不是自己亲口尝过,就不进献给她。文帝的仁孝传闻于天下。今天来看,虽然这些历史的记载不免有夸大阿谀之处,但是他的孝行却确实被人们一代代认可了。

  如果对照《孝经》来解读此故事,作为文帝,如《孝经?天子章》所说的,他尽到了一个“天子之孝”。“文景之治”,是历史上有名的治世,其中从文帝来说,那么他自己或者可以说是“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他有对亲人的孝、爱、敬,又延伸到对百姓的“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自己成为一个榜样,也教育了百官与百姓。

  《史记?孝文本纪》列举出文帝的一些做法:如废除“肉刑”,废去了黥面、劓鼻、刖足等的刑罚。他认为这些是不讲求恩德的做法,不符合自己作为民之父母的主旨。又如他登上帝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衣服、车驾无所增加,有时候还开放法禁来为百姓谋利。再如他曾经想要建筑一个露台,但预算下来要花费黄金百斤,于是放弃了。他说:“黄金百斤就相当于十个中等水平家庭的财产了。我留守在先帝的宫室,还常恐怕玷污它们,还要建筑露台来干什么呢?”他自己常穿粗厚的衣服,连宠幸的慎夫人衣服也不能长到拖地,帷帐不能有绣花图案,表示敦厚俭朴,作天下的表率。汉文帝治办霸陵,既不修高大的坟冢,也不许用金银铜锡来装饰随葬器,而都用瓦器,这也是意在节俭,不扰民。

 第17节:孝经智慧(17)
  另外文帝死时,留下的遗诏也很有意思,有几点可以说:一,明确指出反对当时社会的厚葬风气。二,不要因为他的逝世,而让百姓服丧很长时间,避免扰民。要对天下的官吏、平民发命令,只用三日举行丧礼,免除其余的服孝规定。此间不要禁止婚嫁、祭祀、饮酒食肉。三,作出许多细节的规定,比如参加丧礼不要求光着脚、服丧的带子不要超过三寸,不要陈列军队和用上兵器仪仗,不要动员百姓到宫殿去哭丧。对宫中如何操办丧礼也有很多简化的指示。四,他命令死后将后宫中夫人以下至少使全部遣送回家,也显现出了人性化的某些光彩。五,霸陵一带的山水保持原来的面貌,不要因为修建陵墓而有所改变。用今天的话来说,这个皇帝死了还关心着生态保护的问题。

  汤谐曾有评论:“孝文为三代以后第一贤君,史公在孝武时作《孝文纪》,故尤极无穷慨慕也。二十余年,深仁厚泽,纪中排缵()不尽,止举其大要,而余者令人悠然可思,正是史公画龙点睛妙手。”(《史记半解?孝文本纪》)当然,这里不去全面评价汉文帝的历史功过,但是一个封建的帝王能做到上面所说的那些,也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

  汉文帝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比如汉光武帝曾使司空告祠高庙时,就说到“薄太后母德慈仁,孝文皇帝贤明临国,子孙赖福,延祚至今”,还给薄太后上尊号“高皇后”,并迁移到高庙奉祀,而把吕后从高庙中替换出来。汉光武帝去世时,在遗诏里还说:“朕无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从约省。”

  以上两篇《孝感动天》、《亲尝汤药》,讲述了虞舜、汉文帝之孝,可以看作《二十四孝》中的第一个单元,都是从最高层次的天子角度来说的。不过也有区别与互补,虞舜、汉文帝虽然都是天子、帝皇,但是虞舜毕竟让人感到传说的虚无缥缈,而汉文帝则让人感到历史的真实性,而且汉文帝行孝之中也没有那种渲染的“孝感”神奇,是实实在在的。这两则也让人们看到孝子传统在最高层面的遥接、继承与流播的情况。

  曾参:啮指心痛

  《啮指心痛》是《二十四孝》的第三则故事:

  [周]曾参,字子舆。孔子弟子,事母至孝。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以归,跪问其故。母曰:“有客忽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3232.html

更多阅读

第87节:孝经智慧(23)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一、孝?天地?感应  1. 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  《注》:“王者,父事天,母事地。言能敬事宗庙,则事天地能明察也。”  “明王”,圣明君王。《孝经》中出现“先王”,又

第86节:孝经智慧(22)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孔子就批评他:小人啊!你不懂啊!国家一定要有敢于谏劝的大臣,才不会有危险。父亲一定要有敢于规劝的儿子,才不会做出无礼的事情来。儿子一味听从父亲、大臣一味听从君命,怎么是孝和忠贞呢?要

第85节:孝经智慧(21)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曾子的这句话意思是,至于慈爱恭敬,安定父母,立身扬名,那么已经听闻到夫子的教诲了。冒昧地请问,儿子听从父亲的命令,可以说是孝吗?  二、孔子再次解惑  1.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  

第84节:孝经智慧(20)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2. 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注》:“上三德于内,名自传于后代。”  这是本章的小结。由家内的“三事”,即“事亲孝”、“事兄悌”、“居家理”,再由内而外,由家庭而至于社会,那

第83节:孝经智慧(19)

系列专题:《从经典中汲取成功要领:孝经智慧》  2. 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这是对《诗》的评论,孔子说,如果不是孝这种最高的德行,那么谁能顺应民心,而效果竟然至于如此巨大。  三、《广至德章》现代启示谈片  现代人也要

声明:《第17节:孝经智慧(17)》为网友她那么高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