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追寻最紧迫的问题:Google将带来什么》
娱乐业如今可以摆脱旧形式的束缚了。情景喜剧不必每集都是22分钟的长度再加上8分钟的广告,电影可以变成肥皂剧,节目可以合作,天才可以来自四面八方,观众同时也是发行者,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观看娱乐节目。

好莱坞——尤其是好莱坞的电视——并未对这种变化视而不见,他们从音乐产业的命运中获得了启示:在一个已经无法控制的世界里,音乐产业还在竭力保持控制权,势必难以成功。电视网或许刚刚开始自救行动,因为它们已经打破了原来的规则。美国广播公司(ABC)甚至不惜伤及自己的发行者——地方电视台,ABC把一些节目放在网上,并把它们卖给了iTunes。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和福克斯公司(FOX)还推出了一个名叫Hulu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播放器。在英国,英国广播公司(BBC)在iPlayer中也已开始做同样的工作。像Google一样,它们已经学会了分布式思维方式。 在Google时代,好莱坞制片厂和电视网会变成什么样子?从某个层面来说,它们不会发生变化:它们将继续祈求重磅娱乐炸弹与制造重磅炸弹的明星的诞生。从社会高端看,名人经济很可能是永恒的,因为同一段时间只能有那么多的大明星。但是,从社会基础看,我们将发现各行各业的更多名人——即使他们的名气会相对小些,这种情况是沃霍尔定律(Warhol?s Law)的表现:每个人都会因15次的网络点击、链接、Tweeter上的发言或YouTube上的视频而出名。名声,就像天才与观众一样,也不再是稀缺资源。 对这种丰饶资源的管理会呈现出很多机遇。我们对指南的需求前所未有,但可怜的《电视指南》如今已经奄奄一息,万用均码式的评价体系也难以再发挥作用。但是,一个能为我们提供互助途径、帮助我们找到最佳娱乐方式的系统将会是富有价值的。如果我是在今天才启动《娱乐周刊》,那么它会成为一条正好能找到我喜爱内容的途径,会成为一种协力完成的Google趣味。 娱乐作品将呈现出更复杂的社会经历。尽管我仍然希望作者们恪尽职守,推敲故事,但并不意味着我不愿意看到其他人对节目和影片进行重新编排。在观念受到控制的旧模式中,重新编排是一种侵犯版权的行为。但在开放式、分布式的新思维模式中,它只是一个你要如何加入对话的问题。喜剧中心频道(Comedy Central)的史蒂芬?科尔伯特(Stephen Colbert)像斯特恩一样,一直向他的观众们发出挑战,让他们重新制作有关他和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的视频。有些做得很好,有些则更加糟糕。但在这个过程中,观众 或许未来的娱乐业会化身为数百万好莱坞中的星星之火,它将激发出更多的创造性,同时把所有的观众和社区吸引到创造性活动之中。 们把他的挑战带到了YouTube、Myspace和博客中的每个角落。它是一种礼品式互惠经济,是一种利己经济学:每一位制作视频的人都想获得关注,并且能 从科尔伯特及其网络社区获得关注。内容即广告,观众即创作者和发行者,而科尔伯特就是催化剂。或许未来的娱乐业会化身为数百万好莱坞中的星星之火,它将激发出更多的创造性,同时把所有的观众和社区吸引到创造性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