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专题:《女性经理人打造术:跟王熙凤学管理》
由常见的"权威",联想到王熙凤的威也是和权联系在一起的,王熙凤之威已是与生俱来,让人见了就有点胆怯了,再有了权加在她身上,那就越发让人对她服服帖帖了,这也正是她治人的法宝。女性管理者纵然做不到像她这样,也有想办法树立威信以服众。 小说第三回写王熙凤出场时的情景,尤能体现她威严的震慑力,文中道: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人未到声先到,闻其声而知其人。这就是凤姐的声威、威望的具体体现,这声威岂止黛玉"纳罕",就连读者也要跟着"纳罕"。这来者系谁?仿佛是武则天上朝,慈禧太后出宫,否则哪里就用得上"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呢?《红楼梦》中写到此种景象,当是元妃省亲时方能用上"恭肃"二字。 李纨与王熙凤同为贾家的媳妇儿,但她出场时虽声如狮吼,大家听了发愣,继而却大笑不止。这是因为李纨手中无权,故声中无"权威"。而像王熙凤这样有权有威的人才有震撼力。 在封建社会里,管理上向来是人治高于法治的,人一旦拥有了权,就是"法"的代言人。《红楼梦》中的贾府正好反应了这一点。王熙凤有了权,也就是法的制定者、解释者和执行者。这在她协理宁国府时表演得最充分,可以让读者看到权与威是怎样的一致了。 在今天看来,威望也包括必不可少的群众基础,也就是领导的管理基础。小说中写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中有一人迟到,凤姐听了"登时放下脸来",喝命打了二十板子,还令赖升"革他一月银米"。接着宣布:"明日再有误的打四十,后日的六十,有要挨打的,只管误!"王熙凤也不过是"协理宁国府",但她却敢如此,凭什么?就是因为贾珍给了她"权"。她有了权就可以发威--"登时放下脸来"。打了二十板子是"法",可隔一天增二十板子,就是她自己的"法",她有权就可以随意涨价!当王熙凤没了权的时候,也就没了威,最终就只有"哭向金陵事更哀"了。 因此,女性管理者一定要明白用权以威的道理,努力提升自己的威信,做到恩威并用,这样才能真正地服人和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