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柯云路情商点金:曲别针的一万种用途》
当十个人都非常真实地、表演到位地重复一个概念:你张三不正常,有病,很严重,需要去检查。结果是什么呢?张三真觉得自己有病了。然后真的去医院检查了。而且很可能真的查出疾病了。 这叫语言的暗示力量。 一个人偶然吃一种他很陌生的食物,本来没有什么,可是有人告诉他,这个食物是非常有害的,曾经引起过许多人不正常的生理反应乃至生病。过了一会儿,他果然发生了痉挛性的胃痛。
![第32节:人可以重新自我塑造的心理学基础(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445767229308.jpeg)
这叫语言的暗示作用。 语言不仅对他人有暗示作用,还有自我暗示的作用。一个人如果想装病,他见一个人就说我今天胃疼、肚子疼,说得多了,他真的胃疼啦。就好像有些作家在写到一个人物难受的时候,因为他体验人物的自我感受,结果作家也跟着难受。 语言有着非常明显的暗示和自我暗示的力量。 当我们讲自信积极时,要在前面加一个“我”字,我自信,我积极。 这就是语言的自我暗示。 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吗? (回答:明白!) 动作语言与表情语言 那么,我们讲暗示和自我暗示的第二个层次。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交流不仅通过语言,还通过形体动作和表情。 从广义的语言学来讲,动作和表情也是语言,叫做动作语言和表情语言。 如果我对你挥动拳头,这个动作表明威胁。如果我对你鼓掌,表明对你的欢迎、鼓励、赞扬和支持。如果一个人与对方谈话时紧抱双臂,表明对对方有排斥感和对自己的安全不够放心。如果一个人与对方谈话时背着手,起码在中国从未见过一个科长对着部长这么谈话的;但是部长对着科长却可以这种姿势。这个动作表明我凌驾你,我比你优越。如果一个女性将两手握在胸前,像我们的女高音歌唱家似的,这是抒发爱情。如果一个人推着自行车跟你说话,他每隔一会儿原地蹬一下自己的脚蹬子,让脚蹬子空滑一下,表明他希望这个谈话结束。如果他不是扶着自行车,而是俯身趴在车把上,表明希望这个谈话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