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工作生活双赢法则:少的力量》
这本书里令我印象最深的,恰恰是我早已实行多年的规则。比如说“不要一整天都在打电话,应把该联络的人全数列出来,电话一次打完。我通常会拨出30分钟的通话时间。电邮亦如是,一不小心,它可是会成为生活的主宰”,所以“每天只在固定的时间收发信件”。对于上了“黑莓”瘾,三分钟收不到邮件就浑身不自在的人来说,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可是请回头想一想,联络到底是为了什么?从前我们是因为有事才想到要联络他人,现在往往却是为了联络而联络,所以我坚拒使用MSN和QQ之类的东西。常常有人和我索取联系方式,彼此交换电话电邮的时候会顺道问一句:“你有没有MSN,这样子会更方便些。”方便?我就不想这么方便,更何况那根本算不上是方便。且看一般人使用这类聊天工具的习惯,他们有事没事都要搭上几句话,谁上线了就跟谁说声“Hi!”,谁说自己“今天不开心”,就要草草安慰他两句问他到底怎么了。这种沟通有多大的意义呢?其唯一作用无非就是让没有意义的沟通继续下去。 工具让人异化;现代的通讯工具就是最好的例子了。我们不再问它们存在的目的何在,我们只是被它使用,让它成为自己的主人,制造出大量有害的废话(例如八卦是非、谣言和中伤)。就算你一句话都不说,但你就不觉得谁上线都得通知大家一声很无聊吗?到了最后,你的工作效率降低,休息时间又大幅减少。
![小程序推荐平台 第3节:少的力量 推荐序(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450317421483.jpeg)
我计算过了,在没有使用手机之前,我每天花在电话上的时间不多过20分钟,如今它已膨胀为40分钟了。有了电邮之后,我每日与人联系的时间又多了一小时。如果你使用MSN,又喜欢不停收发手机短信,那么你一天下来大概要用掉至少三个小时去和他人保持联络。一天24小时,你有多少个三小时? 里奥?巴伯塔说的道理其实很简单,但我们竟然都把它忘了;在以多为美的年代里,“少”才是真正的力量所在。“对多数人而言,扣除花在睡眠、准备餐点与进食、交通、工具,以及处理杂务上的时数,每天其实就有那么几个小时的自由时间。请多加保护自己的时间,这是你最珍贵的资产,请务必以生命捍卫它。”没错,生命的目标不是提高效率,然后省下时间去做更多的事;相反地,增加工作效率是为了更完满地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