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异类(22)
系列专题:《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异类》
这种数字长短上的差异使得亚洲孩子学习数字的速度要明显快于美国孩子。4岁的中国孩子平均可以数到40,而同龄的美国孩子则只能数到15,大多数的美国孩子即使到了5岁也不能数到50。换句话说,在许多基础数学技能方面,5岁的美国孩子已经落后于同龄的亚洲孩子一年。 亚洲孩子凭借其数字体系所具有的规律性,可以很轻松地进行一些基础运算。如加法。如果要求一个讲英语的7岁孩子心算37加上22等于多少,她就必须先把单词转换成数字(37+22)。只有这样她才可以做出这道数学题:2+7=9,30+20=50,再相加等于59。同样,要求一名亚洲孩子计算37加上22等于多少,那么等式就在眼前,数字组合在一起就是答案。不需要再将单词转换成数字:答案就是59。 “亚洲人的计算方法非常直观,”一名西北大学的心理学家卡恩?弗森(Karen Fuson)说道,对于中西方的差异,弗森曾经做过许多相关的研究,“我认为这使得人们在学习数学时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态度。如果不需要死记硬背,数学本身就有规律可循。这样,做题的人就会认为自己可以完成题目,认为答案是可知的。以分数为例,我们说五分之三,就是‘three-fifths’,但是,中国数字的字面意思就是从五份中拿出三份,这既能从概念上引导你知道什么是分数,也能引导你区分分母和分子。” 西方的孩子在三、四年级开始,就会表示出对数学毫无兴趣。弗森认为,或许是因为数学看起来没有逻辑,因此他们对数学无法产生兴趣。不仅西方的语言结构不够直观,而且基础公式既教条又复杂。 相反,亚洲的孩子对数学不会产生困惑的感觉。他们可以在头脑里记住更多的数字并快速计算,分数直观的输出方式使他们很容易了解分数的原理——或许这会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或许正因为他们对数学更感兴趣,因此在学习的时候会更加努力,并且学习更多的数学课程,愿意做更多的家庭作业,长此以往,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换句话说,亚洲人建立了一种内在的优势。但这优势与其它优势不同。许多年以来,中国、韩国和日本的学生以及近期移民到西方国家的亚裔子女们,在数学方面的能力已显而易见地高出许多同龄的西方孩子。由此,最常见的假设就是,亚洲人的内在数学倾向一定有其特定的原因。1心理学家理查德?林恩(Richard Lynn)曾提出一种进化理论,他指出,喜马拉雅山脉的寒冷气候、原始社会的打猎生涯、大脑的尺寸和某种独特的元音导致了亚洲人拥有更高的智商。2这也揭示了我们对数学的看法。我们假设,依据微积分和代数成绩就可以辨别一个人是否足够聪明。但中西方在数学体系上的不同也揭示了其他方面的不同,或许在数学上的卓越能力是源于其所处群体的文化。
历史沿袭下来的文化礼节是造成韩国飞机失事的重要因素,当然,也有一些社会历史文化传统为实现21世纪的社会大业推波助澜。正如我们在以上事例中看到的那样,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体现为权力距离指数上的重要差别,这种差别不仅是三维度或者两个维度,而是四个维度上的差别,我们不能理解,还有很多社会历史传统会对21世纪的科研任务有所影响。是不是在一种以粮食为主导的文化背景下,你的数学能力就一定会很好?稻田是否会对课堂上的成绩产生影响?
更多阅读
第33节:异类(33)
系列专题:《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异类》 在那时,牙买加褐色皮肤的人崇拜浅色肤色并不奇怪。因为这是他们很大的优势。他们仔细比较彼此肤色的深浅,像白人一样无情地利用肤色来把玩地位。“正如经常发生的那样,如果一个家庭里的孩子们
第32节:异类(32)
系列专题:《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异类》 不像那些到美国的同僚们,那些来到牙买加的英国精英们没有参与到这个国家伟大建设的原因,他们只想赚够钱回到英国,并没有兴趣留在认为是自己敌人的土地上。所以建造新社会的任务以及随之而来的
第31节:异类(31)
系列专题:《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异类》 乔伊斯能上大学,第一个要感激的是W.M 麦克米兰,然后是在圣.希尔达学校那些放弃了奖学金的学生,再然后是常斯先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感谢戴西.纳森。 3. 3、 戴西.纳森来自牙买加的西
第30节:异类(30)
系列专题:《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异类》 我的祖母戴西.纳森,因漂亮而出名。其实这种描述对她是不认真的且不尊重的。她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实际上我的母亲和妹妹能够离开海厄乌德到圣.希尔达完全是由于我的祖母。我的祖父曾经是一个让
第29节:异类(29)
系列专题:《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异类》 这对双胞胎女儿在11岁时获得了圣.希尔达寄宿学校的奖学金,这个学校靠近北部海岸。这是一个非常老的私立的盎格鲁人学校,是专门为一些英国牧师,地主和工头的女儿成立的。通过圣.希尔达学校,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