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为什么要评写电影



系列专题:《美国畅销影评写作指导:如何写影评》

  第2节 为什么要评写电影

 第5节:为什么要评写电影
  对其他形式的娱乐,我们也很少作理性的分析和思考。举例来说,我们在观赏一场舞蹈表演或者篮球比赛时,可能会随兴讨论起其中的精妙细微之处,这些评论增添而非减少了我们观看的乐趣。在这些时候,我们对这些经验的理解和尽兴,来自于我们的讨论对这些评论性思维的提炼与阐释。那些对篮球比赛和舞蹈表演没有兴趣或者没有能力分析评论的人,也许会享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但是对于那些能对其中的规则及其可能性进行智性分析的观赏者来说,他们可以享受到更加微妙的愉悦。

  事实上,具备一种分析性的评价能力将会增加我们从观赏中获得的乐趣。当然,观影也是如此。见多识广的观众常常会主动阅读关于昨晚看的电影的评论,有很多人甚至阅读自己不曾看过的电影的评论。分析性的思维能力和阅读一种"娱乐"本身,可以使这种"娱乐"更丰富、更吸引人,也许可以这样说,会使这种"娱乐"更行之有效。对一部电影进行分析性的评价也具有同样的功效。比如说,当有人要向一个学生解释,为什么即使《撞车》描述的是令人不安的洛杉矶地区的种族主义,她仍然很喜欢这部影片时,她发现自己对这部影片的理解和赏析比以前更为复杂和细微了。在不漏掉任何主要情节的情况下,她开始进一步思考影片的名称和不同寻常的结构,并写下了她进一步思考的心得:

  保罗·哈吉斯的《撞车》(2004)对今天仍然存在于美国的种族主义作了客观而冷静的思考。它提到了生活在洛杉矶的各个民族,描绘了非洲裔、拉丁裔、波斯裔、高加索裔和亚裔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一些是上层社会的郊区居民,一些是年轻的专业人员或者正在奋斗着的创业者,还有一些是在大街上晃荡的穷苦孩子。但是,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不在于它描绘了这么多众所周知的社会和种族差异,而在于它通过标题的隐喻意义和许多不同故事的偶然重叠来揭示这种差异。在《撞车》里,种族仇恨是个人自我封闭的结果,就像一辆封死了却仍然在行驶的车。尽管存在这种孤立感,电影展示了一个可怕却不可避免的结局:就像高速公路上超速行驶的车一样,这些人不断超出轨道,最终引发了爆炸性的撞车。电影向我们暗示了一种补救的可能性,因为相撞意味着接触,而相互接触将促使彼此间产生同情和理解。正如侦探唐·奇德尔(Don Cheadle)在影片开头所说的那样,"我们总是藏在这些金属和玻璃的后面。我们如此地渴望彼此能够有所联系,以至于我们撞车,因为只有以这种方式,我们才能够有所感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4959.html

更多阅读

第29节:为什么要‘每天晚走10分钟‘(23)

系列专题:《掌握工作和命运的主动权:每天晚走10分钟》  为什么赖斯要付出"八倍的辛劳"呢?这还得从她小时候说起。在赖斯小的时候,美国的种族歧视还相当严重,尤其是在她的出生地伯明翰,黑人地位低下,处处受白人欺压。  在赖斯10岁时,她

第11节:为什么要‘每天晚走10分钟‘(5)

系列专题:《掌握工作和命运的主动权:每天晚走10分钟》  实行一年后,接下来的员工满意度调查,北京公司排名很快从原来的亚洲倒数第二,上升到全球销售公司中满意度最高的公司,业绩也得到了大幅增长。唐骏在微软中国时,员工的满意度连年位

声明:《第5节:为什么要评写电影》为网友千里烟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