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教你如何与人交流:史上最强的沟通术》
这个问题让人为难:如果做出肯定的回答,一定会给赵本山本人造成很多不便;要是否定,很难有人相信。赵本山说:“您的问题问得很突然。请问你在哪里工作?” “我在大连一个电器经销公司。”那位观众说。 “你们经营什么产品?”赵本山问。 “录像机、电视机、录音机……”

“一台录像机要多少钱?” “4000元。” “那有人给你400你卖吗?” “那当然不能卖。价格是根据产品的价值确定的。” “那就对了。演员的价格是由观众决定的。” 经过这番诱导,赵本山既回避了正面回答问题,又没有答非所问,使得交际气氛非常和谐轻松。如果赵本山拒绝回答,或者一本正经地说“请您不要问收入等隐私问题”,那可能把气氛搞僵,自己还会给观众留下不爽快的印象。 法拉第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他常常百折不挠地做一些表面上和社会生活并不相关的科学实验。当法拉第最初发现电磁感应原理的时候,有人冷嘲热讽地问他:“这个原理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用呢?” 法拉第马上反问对方:“刚生下来的婴儿有什么用呢?” 对方听后,哑口无言。 这三个例子都是没有采用正面回答,都是把对方置于同等境地从而让其哑口无言的典范。下一次,遇到难以回答的棘手问题时,你不妨一试。 2、模糊语言很管用 在一些不必要、不可能或不便于把话说得太实太死的时候,利用“模糊”语言让你的表意更有“弹性”。生活中还有一类问题,也是我们怎么回答都不对的,面对这样的问题,聪明的人通常会想办法巧妙地避开。 北宋王安石的儿子王元泽幼年时,有一位客人知其不辨同笼的獐和鹿,却故意问他“哪一头是獐,那一头是鹿。王元泽不慌不忙,沉着答道:“獐旁边的那头是鹿,鹿旁边的那头是獐。王元泽年虽年幼,却知道模糊语言的作用。却机智的用模糊语言为自己解了围,显示了他的应变能力。 3、避实就虚的学问 为了保全自己的某种利益,你可以设法避开这类难于应付的问题。有时候为了照顾自己的面子,你也要学会避开别人的提问。如中国的太极般“避实就虚”。 有这样一个善于闪躲质问的女人,她回避问题的本领简直令了解她的人想大喊一声“太妙了”。例如,如果有人问她:“你可曾读过《堂吉珂德》?”她会回答:“最近不曾。”其实她根本没读过,然而谁会煞风景去破坏融洽的谈话气氛? 另有一次,有人问她可曾读过但丁《神曲》中的地狱篇,她回答:“英文本没读过。”旁人不禁肃然起敬。她这句百分之百的真话会让人产生两种误解:她读过这诗篇,她精通十四世纪的意大利文;她是文学纯粹主义者,不屑读翻译本。真是高明,不失形象却又回答了问题。 巧妙应对棘手问题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你可以采用类比的方式,借助事实说话等等。万事相通,你也可以多从其他方面吸收营养,为自己的人生道路保驾护航,让棘手的问题不再是你的羁绊。 顺水推舟,阻力才能最小 美国有家生产乳制品的大工厂,某日来了一位怒气冲天的顾客,他不客气地对厂里的负责人说:“先生,我在你们生产的乳制品中发现一只活苍蝇,我要求你们赔偿我的精神损失。”之后这位顾客提出一个天文数字的赔偿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