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激情创业玩转职场:左手马云右手唐骏》
7、 不靠控股来管理 我们都知道马云是阿里巴巴的领头人,但又有几个人知道,马云是一个基本没有股份的商业领袖呢?而且,在阿里巴巴,马云不仅没有控股,还是一个IT外行,因此在技术上他也没有控制阿里巴巴。然而阿里巴巴还是连续5次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佳B2B网站",马云及其管理团队的事迹被写入哈佛MBA案例。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阿里巴巴创立不到半年,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马云选择了融资,软银、高盛等5家风险投资公司共携2 500万美元入股,其中软银投资2 000万美元,持有阿里巴巴30%的股份。虽然马云与他的创业团队仍处于控股地位,但其股份被进一步稀释。2005年8月,雅虎中国被阿里巴巴收购。雅虎陪嫁10亿美元巨资,持有阿里巴巴40%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马云等创业者的股份再一次被稀释。至此,马云所拥有的股份仅剩10%。 但是,在《马云管理日志》一书中,引用了马云2003年接受《财富人生》节目采访时的话。马云说:"第一天我就不想控股,一个CEO,一个公司的‘头‘绝对不能用自己的股份来控制这家企业,而是应该用智慧、胸怀、眼光来管理、领导这家企业,如果你发现所有的人是因为你控股而跟着你,那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只是一批乌合之众跟着你。所以我在公司的建设过程中,不让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机构、任何一个投资者来控制这个公司,而是以科学合理的方法管理。" 马云之所以从一开始就没想过用控股的方式控制企业,是因为中国有太多企业因为强调控股权与控制权,最终陷入利益争斗,影响了公司发展,而马云本人也有过这方面的教训。 就如前文提到的,在马云第一次创业的中国黄页时代,曾经与杭州电信有过一次合并。之后杭州电信控股70%,以马云为首的创始人团队持股30%。由于马云在股权上没有优势,在董事会上,他们的意见总是会被对方否决,但对方又提不出可执行的意见,结果马云什么也干不成。因此,中国黄页总是原地踏步,得不到发展,最后马云只好选择离开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 在创立阿里巴巴后,为避免重蹈覆辙,马云在第一次全体员工大会上就强调了自己不控股、不控制企业的理念。《马云如是说--中国顶级CEO的商道真经》中记录下了马云当时的心情,马云说:"我和我们所有的同事第一天就讲好给他们签股票证书的事。我说这张证书签回去交给你外婆,然后忘了它。如果你脑子里老是记着这些东西你的事业不会成功,人也不会开心。" 放眼世界,许多著名的企业家,他们在公司的控股权都非常低,如比尔·盖茨,他在微软的持股约为10%;华为的任正非,他在华为持股不到1%;雅虎的杨致远,他在雅虎持股不到5%。然而,他们的领导力却是没有争议的,因为他们是依靠智慧来管理公司而不是控股权。

事实上,一个企业的领导人是否能在企业中取得决定权,不是依靠股份的多少,而是要看他的理念思想、战略战术是不是确实有理。所有的人都觉得你说得有理,他们就会跟着你。马云说:"我不希望我手下的所有同事是奴隶,就因为我控制了51%以上的股权,所以你们都得听我的。这没有意义。" 一个没有智慧的控股者,其实并不能"管"住他的企业;一个没有股份的优秀管理者,自然也不会丢掉他的权杖。在任何团队中,要想真正领导所有人,就必须要有独到的眼光,必须比人家看得远、胸怀比别人大。否则你手中握着的股份越多,企业就死得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