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健
放眼全国范围内,国企“凶猛”拿地似乎正在成为潮流。今年上半年,土地市场各月成交总价排行前十的地块中,有60%的高价地块由国资背景企业获得。
7月23日下午,杭州市和平会展中心,钱江新城南星桥地块(下称南星地块)等三宗土地拍卖正在进行中。宋卫平在他的绿城集团报出18.88亿元的价位后突然起身离席,打破现场凝固僵持的气氛。他的 “拂袖而去”,除了直接导致新“地王”南星地块被中国小商品城旗下的浙江商博置业有限公司(下称商博置业)以18.9亿元的高价获得,或许在某种程度上还意味着,全国房地产行业内的国企主导地价的迹象,已正式蔓延至杭州。
放眼全国范围内,国企“凶猛”拿地似乎正在成为潮流。今年上半年,土地市场各月成交总价排行前十的地块中有60%的高价地块由国资背景企业获得。其中,从5月21日到7月6日的四十多天中,北京连续出现五块“地王”,其中大半被国企猎取。从4月底开始,大连、杭州、上海、南京和深圳相继出现了新“地王”。其中,大多数是大型国有企业。
“天价地王多是国企,他们有了钱,就不讲市场规律拿地。现在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比2007年更疯狂的泡沫。”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最近在其博客中发出这样的感慨。
小商品城“不务正业”?
杭州南星地块占地面积38136平方米,容积率2.4,位于钱江新城aihuau.com金色家园附近。经过24轮飙价,最终,商博置业以新高击败绿城和滨江两大本地房产巨鳄,以18.9亿元获得了该地块,楼面价格高到20650元/平方米。业内诸多人士对此直呼“看不懂”。
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商博置业,怎会在本次土地出让中一鸣惊人,以黑马的姿态在绿城、滨江等本地房产巨鳄面前虎口夺食?资料显示,商博置业诞生于两年前,是义乌小商品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商城房产)旗下的外拓品牌;1994年3月成立的商城房产,系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公司(下称小商品城)紧密层企业,而小商品城是义乌最大的国有控股企业。商博置业的国资背景,是其竞拍对手及之前历次拿下杭州“地王”的企业所不具备的。
背靠小商品城集团的商博置业,于政策尚未明朗之际拿下杭州“地王”,在诸多人看来实属不智。在面对外界“小商品城集团在通胀的预期下,以产业资本杀入房地产”的质疑时,商博置业某负责人辩称:“开发市场、经营市场、服务市场是我们的主业,但依托市场的商业地产也是我们的发展战略之一。”然而,正是这种非主业经营,加剧了外界的疑虑。
据小商品城集团网站显示,其主营业务为中国小商品城内的各大市场,涉足房地产的商城房产仅是其旗下控股子公司。迄今为止,商城房产对杭州市场的体验,仅来自于两年前的一次“试水”,即目前已启动的新塘路的商博·东城印象项目。业内戏言:“也许义乌、温州等地同行认为,杭州的地价、房价还算不上高。”言下之意,即异地开发商还有待进一步熟悉杭州市场。
小商品城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目前市值约260亿元,每股股价在37.50 - 38.74元,市盈率35.97,可以说其在证券市场上的运营非常稳健。然而通过走势分析发现,在拿下“地王”前后的近一周时间内,其股票价位持续小幅下跌。有市场人士分析,投资者对小商品城集团的这一行为并不抱乐观。在业内人士看来,国企的大量资金缺乏其他实体经济投资渠道,既难以投向产能已经过剩的主业,又面临投向股市的种种限制,因此流向土地市场和楼市竟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此时号称 “多元化”,无疑是个借口。
本地企业“退避三舍”
其实国企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之一,参与房地产市场竞争本无可厚非。但业内担心的是,相较民企,国企经营的好坏与经营者的利益关系不够紧密,责权利益不能高度统一。同时,更值得关注的是,新进房地产业的国企,其品牌、团队、产品及服务质量,是否能与在行业内浸淫多年的成熟民企竞争。
合创机构总经理毕明辉强调,商博之后的产品是他所关注的。他对《浙商》记者说:“我们更应该考虑商博置业团队的竞争力以及它的品牌、经验和地产产品,能否把握杭州房地产市场的脉搏,符合本地消费者的价值观,希望杭州不要成为其滑铁卢。”
作为商博置业的合作伙伴,汉嘉土木咨询的副总陈焕春对《浙商》记者发表了她的不同解读:“商博置业拿下杭州‘地王’,不排除其在理性的市场考量外,有提升品牌知名度、追求广告效应的考虑。不过,南星地块的区域位置和出让价格,使得后续项目开发必然要走豪宅路线。对于商博置业这样的非知名外地企业,实现高品牌溢价相对困难。毕竟品牌的积累要历经数年之久,这在面对绿城、滨江乃至万科等成熟品牌的激烈竞争时尤甚。”
同时,作为本次土地竞拍中商博置业的强劲对手,绿城、滨江等本地民营开发商也看到了竞争中的自身优势。他们都表示,将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维系高品牌溢价,实现竞争力的提升。“资金充裕的企业尽可以去拿地王,我们只要做好了产品,‘退避三舍’又何妨?”相关人士如此表态。
问题是,这些优秀的企业连地都拿不着,又怎么谈得上做好产品呢?市场就是这样的幽默。
政策风险已经显现
而面对近期国企在各地土地市场上频频中标“地王”,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也通过媒体吹风,希望这些企业更加清醒、更加稳健。他说:“我们核准(以)房地产业作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我印象当中不超过10户,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作为一个过渡。我想不少企业现在作为过渡的房地产主业会逐步退出。因为你要降低造价,没有规模化,造价是降不下来的,因此重组、退出是必然的。”
“现在地王频出的情况,已经引起了国务院高层领导的关注,国务院有关领导在7月9日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还特意问到了地王现象。” 与会人士称,“在座谈会上,中央政府并没有就楼市目前状况发表明确意见。”
接近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人士称,房地产政策目前暂时还不会进行全局性调整。针对最近“地王”频出和部分城市房价快速上涨的情况,相关政策将做局部调整,主要办法是控制第二套房贷和增加供应。
但一旦消费者(投资客)后续购买力跟不上,引发的将是一连串“链条反应”,投资客、开发商、银行都将面临危机——如果这一预期迹象明显,那么下一轮新政出台时间已不远。
无怪乎,在很多人眼里赌性颇重的宋卫平也小心翼翼地提醒同行:“要在大胆拿地的时候保有理性的谨慎,之前的形势窘迫让人心有余悸,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