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有一种舆论认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各种鼓励政策是一种赌局,风险极大。其原因不外乎在于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成熟,而且中国一味押宝电动车,路线过于狭窄。在他们看来,传统汽车技术的市场仍然能够延续很长的一段时期。
然而,华尔街日报的一篇评论并不这样看,在谈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问题时,该报曾经在2008年12月17日的报道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都在中国制造,就失去了控制权。”
因此,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仅是解决世界以及各国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的大计,更主要的是未来汽车市场的主导权之争。
英国泰晤士报对这一点表述的更加尖锐。
英国《泰晤士报》6月15日曾经有一篇报道评论说,中日在外交及公司层面都展开了紧凑的行动,双方拥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最终控制未来的全球电动汽车市场。
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将不同以往,2000年以前的历次石油危机影响的只是一时的消费习性的转变,但是,这次带给美国人的是震撼!美国三大巨头全部陷入经营困境,克莱斯勒、通用汽车还先后进入破产保护程序。曾经创造美国20世纪繁荣与领导地位的汽车行业似乎是在一夜之间陨落,但是危机的基因却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
无疑,新能源汽车是决定未来世界汽车市场的密钥,谁先获得这一个密钥,谁就争取到了市场的优先权。
中国将是最有利的争夺者之一!
首先是因为中国拥有所有其它国家都没有的巨大市场增长空间。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产销规模在1000万台左右,按照中国的人口、国土面积、经济规模,年度销售市场规模应该在1700万-2000万台之间。
市场巨大的增长空间对汽车企业来说是很大的利好。因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就是市场规模,中国无疑是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市场。立足于中国土地的中国汽车企业,将能够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如果中国政府能够在这方面加以政策方面的助力,中国将能够优先获得中国本土市场的支撑。
同时,中国市场的消费特点也决定了中国相较美国更加适合电动车的发展。因为,中国市场消费者虽然有着美国消费者那样的追求大排量、大空间车型的理念,但是同时还有着追求经济实用、追求高性价比的特点。特别是二三级市场的消费者,这种特点更加明显。
反观美国市场,美国三大巨头在新能源汽车上投入不可aihuau.com谓不多,但是都是走走停停。他们在巨大的美国市场消费理念的引诱下,在传统动力汽车技术上走得越来越远,而新能源汽车技术则投入巨大,但是基本停滞不动。
按照清华大学陈全世教授的话来说就是:美国人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上尽管投入那么多资金,但是更多的是应付。
其次,中国的包袱最轻,能够轻装上阵。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最大的障碍之一不是来自于汽车行业之外,恰恰是汽车行业之内。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特性是颠覆性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同时意味着传统汽车技术的衰落,而这对于目前在传统汽车技术领域拥有巨大资产的世界汽车巨头来讲,将是一种分娩似的的阵痛。
谁愿意主动甩掉那些包袱呢?虽然每一个汽车企业都在投入很大的财力去研发新能源汽车技术,但是对于传统技术,谁又敢主动放弃呢?成千上万亿元的资产,成千上万的生产线的工人,一旦新能源汽车占据了主导,这一切都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生产线的大幅调整、某些工艺的彻底消失、底盘设计的全新变化、车身外形的更加多样、内饰装置的更加现代时尚,都是目前传统汽车企业必须面对的。
甚至对于某些汽车企业来说,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意味着他们为现在的传统自掘坟墓。
但是,中国的汽车企业基本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没有那么长达百年的历史积累,没有令人骄傲的技术水平,所有的就是后发地位带来的赶超势头。新能源汽车对于他们的意义与传统技术对于他们的意义,好像更容易接受,最起码是同样的选择权重。
因为在传统技术上的差距,比起新能源汽车技术上的差距,中国企业认为更难逾越。新能源汽车领域将是中国企业更容易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相对捷径。
最后,中国的资源优势,让中国企业拥有比其它国家和企业更加便利的条件。
新能源汽车虽然是节能环保,但是也需要资源的基础,只不过是传统技术依赖的是日益短缺的石油资源,新能源汽车技术依赖的不是石油资源,比如电动车依赖的资源有两种:锂资源和稀土元素。这可能也是中国政府将政策重点放在电动车路线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中国是世界锂资源大国,中国的锂矿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十分之一,产量居世界第三。中国公司在全球锂电池生产领域已然迅速成长为一支重要力量。
特别是青海和西藏的盐湖有大量锂资源,盐湖的开发将为低成本锂离子电池提供原材料,同时,锰、铁、钒、磷等在我国都是富产资源。
另外,永磁同步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和效率高的特点,是新能源汽车首选,而中国是稀土永磁材料大国,为锂电汽车提供了材料保证。
20世纪是美国、德国、日本统治下的世纪,这个世纪以燃气动力技术为主导。21世纪是新能源汽车的世纪,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后发机会,中国有望成为新世纪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