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节:美国孩子按照意愿读书,中国孩子把读书当志愿



系列专题:《30个天才的长成: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美国孩子按照意愿读书,中国孩子把读书当志愿

  如果一个美国孩子不喜欢学校的课程,而更喜欢画画,爸爸妈妈也会说:"他有他的自由。"

  --张益肇

  14岁那年,益肇要决定自己到哪一所学校去读高中。

  他知道台湾海峡两岸的孩子在这种时刻个个紧张万分,都希望去一所好高中,这在台湾叫"明星高中",在大陆叫"重点高中"。他也知道美国的教育不同于中国。在美国,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教育制度,每个州有不同的办法。每个城市有不同的学区,学区的权力非常大,学校的权力也非常大,可以制定自己的规则,设置自己的课程,可以用自己的方式选择学生,只要不违反基本的法律(比如不能在课堂里进行宗教教育),就没有人来干涉你。

  这样看来,在美国,选择学校的意义更加重大。可是,当益肇开始考虑这件事情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美国孩子的心里根本没有什么"明星高中"或"重点高中"。

  从教育制度本身来说,美国实行"12年义务教育",所以无论从政府还是从家庭来说,都有让孩子读12年书的义务。孩子们初中毕业以后去读高中,本来不存在淘汰的问题。孩子不去念高中的唯一原因,就是他本人不愿意。有些孩子选择不去读高中,因为他觉得在家里学习比在学校学习更自由,也更有效。另外一些孩子则不喜欢学校的课程,他们更喜欢画画、音乐、艺术,或者体育。他的老师和同学们都会尊重他的选择。爸爸妈妈也会说:"他有他的自由。"

  在某种程度上,美国孩子的很多梦想与接受良好教育并不吻合。他们崇拜的那些体育明星,歌星和好莱坞影星,往往都是很糟糕的学生,可是却都名利双收。他们的成功之路,对很多孩子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不过,谁都知道在这条道路上走着的人少之又少,对大多数人来说,接受良好教育仍是一个获得稳定工作和收入的途径,所以读书的动力存在于广泛的人群中。事实上,美国的人均在校读书时间,要比中国人多很多。

  这样看来,美国孩子与中国孩子的差别,不在于他们可以不读书,而在于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读书。中国孩子中那种"择校"的概念,在大多数美国的孩子中间是没有的,他们的爸爸妈妈也没有。没有一个美国家庭会不顾一切、跨越好几个街区去选择一个心目中的好学校,花上一大笔钱,然后让孩子每天把好几个小时花在路上。

  这倒不是说美国的学校不分好坏。学校总有好坏优劣之分,这在任何国家都是一样。益肇在一所公立学校读初中的时候,总觉得公立学校不够好,而私立学校要好得多,那里的设施好,老师好,课程的设置也好,但读私立学校要花很多钱,一般家庭无法支付。益肇小小年纪,已经发现只有华人家庭和印度人的家庭,才会把孩子送到很远的学校去读书,而美国家庭总是让孩子就近在自己社区的学校读书。

  这个国家的特色之一,就是学校的教育水平通常与社区的档次相一致。高级住宅区里总会有好学校,而下层社区的学校通常也都质量不高。你在"购房指南"上寻找房产信息,就会发现,房主通常会把房子附近学校的优劣作为吸引买家的一个指标。所以,一所好学校能把周围的房价大幅度抬升,一片豪华住宅也能吸引优秀老师来举办一所好学校。这也说明美国的家庭不是不关心孩子的教育,只不过,他们不像中国的家庭那样为这件事情那么焦虑,那么兴奋,那么费尽心机,那么生死攸关,那么不惜一切代价。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区别,所以益肇仍然觉得有必要进行调查。这个高中学生发现,美国的高中也有指标,比如加州"教育网"上,把从小学到高中所有的升学率都统计在册,还可以查出哪个学校在哪次考试当中表现如何,可以看到高中的毕业生都进入了哪一所大学。不过,校长在表述他的成就时,不用"升学率"这个概念。他们不是说"我们毕业生中有90%考入大学",而是说"我们这个学校90%的学生毕业后都选择去读大学。"听上去好像是,"只要你喜欢,就可以去读大学",而不是"只要你努力,就可以去读大学。"

 第64节:美国孩子按照意愿读书,中国孩子把读书当志愿
  益肇如此这般调查一番,到头来发现全都没有意义。因为他那个社区有四所初中,却只有一所高中,所以把500名初中毕业生合并到一个高中,就算完事大吉。没有任何升学的动员,没有任何"战前演练",没有"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也没有中国学生所谓"一模"、"二模"和"三模",更没有那"最后的一博",这些都没有。焦虑,期待,兴奋……这些也都没有。还是这些学生,大家一起走,一起来,只不过换了一个门,他就成了高中一年级学生。

  但是益肇心里明白:"这所高中每年大概有20多个毕业生进入美国最好的大学。"这数字满足了这个华人家庭的某种心理期待。

  "几年以后,我将成为这20多人中的一个。"益肇这样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5232.html

更多阅读

奶酪陷阱12集 第64节:第三章 谁动了腾讯的奶酪(12)

系列专题:《企鹅凶猛:马化腾的中国功夫》   目前王志东潜心在做Lava-Lava OEM,这被业界认为是王志东为自己找到的第三条路,即时通讯领域的一个细分市场。Lava-Lava OEM跟QQ和MSN比起来,是个相对开放的平台,它针对的是很多群组用户,可以

第54节:美国大学校长的年薪(6)

系列专题:《中国教育对比美国的缺陷:培养精英》  美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上是最市场化、产业化、私有化的,学费也是最高的。其成功的诀窍,就在于实施了没有"教育券"之名的"教育券"制。政府不直接管理大学,而是通过大量的资金支持学生。

第28节:美国名校扶贫斗富(7)

系列专题:《中国教育对比美国的缺陷:培养精英》  其实,要解释这一盎格鲁-撒克逊传统,仅仅讨论牛津、剑桥是远远不够的。寄宿制的教育,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的城邦。在斯巴达,所有公民都要在俭朴的共同居室中长大。柏拉图在《理想国》中

第31节:美国大战略和中国经济的全球化(4)

系列专题:《国家博弈下的中国危局:选择和崛起》  第二节 实用主义的对华战略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开放的国家。这种“最开放”的格局究竟符合谁的利益?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了解中国是如何被整合进世界的,必须了解美国对中国实施的大

第28节:美国大战略和中国经济的全球化(1)

系列专题:《国家博弈下的中国危局:选择和崛起》  第十五章 美国大战略和中国经济的全球化  第一节 实用主义和自由主义  美国在国家博弈中,国家利益至上。美国不是一个从“普世价值”出发的国家,任何价值都必须符合国家利益。为

声明:《第64节:美国孩子按照意愿读书,中国孩子把读书当志愿》为网友流云如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