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30个天才的长成: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他上小学时,就听到很多年龄稍大些的同学说过类似的话,可惜他还不懂得如何接受别人的教训,一定要自己亲身去体验。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是如此,要到自己摔过跟头之后,才能慢慢悟出一些道理来。

童欣小学和中学的学习成绩都不错,虽然不是第一名,但总是排在前面,所以父母对他很放心,从不过问他的考试。 他对自己的能力相当自信,但他总是说自己"不是什么天才,至少我周围有很多人比我聪明。"他总觉得聪明孩子都很贪玩,只是到了快考试的时候才用功。而他从来不敢这么干。"我不是这样的人。"他说,"光凭聪明我是做不好事情的,我还要用一些苦功夫。" 父亲也相信儿子不是天才,但是他知道,聪明人一定是个会用脑子的人。所以他总是把一句话反复地对儿子说:"干活要用脑子去干。"儿子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就会在旁边说:"想想怎么做才能做到最好。"比如有一次削铅笔,童欣坚持自己动手,他的动作笨拙,铅笔削得很难看,"就跟狗啃的似的"。这时候父亲就会把铅笔和小刀再次塞到他的手里,让他重新开始,还说:"要用脑子去削,不是用手削。" 童欣从小到大,父亲把这句话说了无数次,这成了童欣记忆最深的一句话,对他的影响特别大。 他有一个惊人的素质,就是考试时心里没有一点负担,也不紧张。高考之前的复习阶段,在很多孩子看来就像是地狱一般,一切正常的生活节奏都被打乱了,弄得一团糟。但是童欣把这件事情看作一种既定程序。自己把每天的时间安排好,到什么时间就做什么事情,连"早上买早点"、"在操场上跑步三圈"这样的事情也一丝不苟。他也从不熬夜加班做习题。每天晚上到9点就睡觉。有时候他发现自己无法像同学们那样日夜奋战,不免心里不安。这时他就会想到父亲说过的话,"干活要用脑子去干。" 他就是在这样一种稳定的、按部就班的生活中完成了所有学业,按照老师的要求,把该记熟的课本都熟记在心,把该做的习题都做了好几遍,然后考上他想要的大学,没有任何波澜起伏,也没有任何意外的事情发生。 只是有一件事情,时间过去越是遥远,他反而觉得距离越近,那就是他的学生时代。他越来越经常地回想那时的故事,觉得自己得到的教训比经验多:"有很多东西,我曾经那么刻苦那么认真地学过的,可是现在都忘掉了,真正留在脑子里面的却没有什么用处。还有很多东西,我现在觉得很需要,可是却从来没有学过,因为课本上没有。也许课本上有,但我那时觉得对考试没有什么用处,就没有好好学。" 于是,有个念头越来越经常地出现在他的脑海里:"如果让我重新上一次学,我会怎么做?"看上去有点儿像一篇"E学生"的宣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