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 新能源 旧格局



       孔雀东南飞,西北有高楼。

  然而,随着新能源热潮的到来,新疆之外,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光照、风能资源充足的西部地区,纷纷开门迎“新”。8月28日,我国首个光伏发电特许权示范项目——敦煌1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破土开工。该项目被业界视为中国光伏市场启动的标志。

  不过,人生不可意料之事十之八九。互联网风行10多年后的今天,世人才把克林顿当年大力推动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奉为圭臬,而一出生便被烙上拯救世界经济于金融海啸的印记,新能源是否果堪大任?

  况且,即便新能源犹为明日蓓蕾,但目下的问题却颇多“未老先衰”之兆:投资泡沫、产能过剩、低价肉搏、各自为政、成本高昂且政策导向未明……更让人担忧的是,在世界各国的新能源起跑线上,国内的新能源企业过多集中在了制造领域,中国企业是否依旧满足于成为新能源的“世界工厂”?

  技术、专利和研发的瓶颈如何打破,中国新能源如何“突围”?本报“解读中国经济热点系列报道”将在关注了国际热钱流向、国内资本市场动向、高速公路等基建领域“国进民退”之后,把目光投向中国新能源的鸿蒙阶段。

 

一线调查FIELD SURVEY

谁在吹大新能源泡沫

 ●本报记者  董军  北京报道

  刘旭的好日子暂时到了头。

  “青海、宁夏、甘肃等西部地区,我一个市一个县地跑。我每天都是一嘴黄沙呀!”大部分时间都在出差的刘旭说这话时,眼前仿佛浮现出金融危机之前的“盛景”:2008年下半年之前的近两年内,他的行程一直绕着欧洲各国跑,但因为金融海啸的冲击,国际市场几乎停滞,他更多的时间停留在国内“觅食”。

  刘旭是国内一家著名光伏企业的销售总监。由于经济危机,他们公司的订单2009年一下子没了多一半。而国内还在不断扩产,各类企业投资多晶硅和电池板组件生产的热情不减,刘旭的压力可想而知。

  2009年3月,敦煌光伏电站项目招标之后,闲了一阵子的刘旭又开始上足了发条,总往西部城市跑:“敦煌项目是国内光伏市场启动的标志,所有的企业都先急着把地圈下来,跟当年的风电启动时一样。跟大型国有电力集团联合,与各个地方政府谈合作,我们已经签了不少的光伏电站项目了。”

  即便刘旭签下的不少单子看起来并无多少利润可言。

杀价:赔本也要先圈地

  在敦煌项目中,各个企业也采用了类似手段,比如过高估算太阳能资源,把投资回报算得最低,不考虑运营成本及其他配套成本,不记银行贷款利息,“甚至有的企业采用的电池板是积压货,给欧洲供货时挑剩下的板子,所以价格可以做到更低。”

 

  “0.69元!”

  主持人念出这个数字时,全场顿时哗然。

  “想到会打价格战,没想到会打到这种程度,又在重演当年风电闹剧。”一位现场的投标企业说,之前报出的1.09元/度、1.16元/度等低价已经打破了自己的心理底线,而0.69元会给行业带来连锁反应,“以这个价格做会赔很多”。

  这是发生在2009年3月22日敦煌光伏发电项目商务标开标现场的真实一幕。作为国内第一个公开招标的光伏电站项目,全行业“血拼”本来不足为奇,单就3月20日的标书销售就有50多家企业齐聚北京。这些企业的名头都不小,既包括五大国有电力集团,也包括不断制造财富神话的尚德、赛维等光伏上游厂商,还有一些规模稍小的民营企业主动亮起“白旗”,但不忘在现场多看看热闹。

  3月22日,递上标书的18家企业开始了贴身“肉搏”。按照此前发改委的文件,这次招标规定价格最低者中标。一年前发改委曾批过两个很小规模的试验电厂,电价为4元/度。但因为敦煌项目作为国内第一个特许经营招标的“战略意义”,2009年1月标书开卖后,就不断有企业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价格战会打得很惨”。

  果不其然,最终进入商务标阶段的13家企业中,国投电力在最后几分钟才交上标书,“0.69元”也成为了最后一个被公布的价格。

  这简直就是第一个风电招标的“翻版”。

  2003年,华睿投资集团在风电领域投下一枚炸弹。在当时第一个风电特许经营招标项目中,华睿报出了0.39元/度的低价,而其他投标公司的报价均在0.6~0.7元/度之间,所以华睿的低价被指为极不合理,打掉了产业的正常利润,也引起业界的恐慌。发改委宣布华睿中标,并将华睿的中标价格调高至0.436元。

  “为降低投标电价,这些企业通常在财务模型上算得过于理想,比如过高评估风能资源和稳定性,过高估计发电量,低估设备价格、风电机组基础成本和削减运行维护费等。”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记者,在敦煌项目中,各个企业也采用了类似手段,比如过高估算太阳能资源,把投资回报算得最低,不考虑运营成本及其他配套成本,不记银行贷款利息,“甚至有的企业采用的电池板是积压货,给欧洲供货时挑剩下的板子,所以价格可以做到更低。”

  参与竞争投标多是示范性、广告性的。一方面因为上游生产制造过剩,供货商把价格压到很低,另一方面投标方不考虑短期的经济利益,而是从广告传播和政治效益出发。一个小小的招标,可以看到产业过热的趋势,也可以看到参与厂商不成熟的心态。

  风电此后连续几年延用特许经营招标制度确定电价,也使得风电维持在一个低价水平。据国家电监会7月21日发布的《我国风电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称,国家特许权项目中标电价相对较低,是造成部分风电场经营困难的重要因素。同时因为一些并网技术没有得到解决,风电项目虽然遍地开花,但很多电站不能满负荷发电、并网,更有一些风电厂陷入停产的困境。

  因为风电的经验,发改委经过三个月的犹豫,最后终于确定第二低价1.09元中标,但这依然让很多企业不满,认为这将把整个行业拖入微利时代。

  2009年7月24日,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是发改委第一次对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上网电价进行明确的规定,并首次按照资源区设立风电标杆上网电价。这意味着风电标杆上网电价取代了在我国实施了6年的风电招标上网电价。

  风电的标杆电价政策6年后姗姗来迟。而已经出现“癫狂症”的光伏产业,却还不知道何时才能等到这样的一纸价格批文。

  8月28日敦煌开工的10兆瓦项目虽然小得不能再小,但却手握上方宝剑——发改委的价格批文。而甘肃、青海、宁夏等西部地区已经签约无数光伏电站项目,但他们能做的只是插上旗子圈上地,然后耐心等待没有明确日期的批文。

“豪赌”:三股力量引爆新能源

  创业者、投资者、地方政府,三股躁动的势力交织在一起,新能源的泡泡被越吹越大。从风电到光伏,愈演愈烈,大有不可控之势。

 

  “政府对新能源没有整体的规划,政策迟缓,犹豫不决。”在采访中很多企业都抱怨政府对产业扶持力度不大。然而即使这样,产业还是自发地“燃烧”起来。

  2006年,43岁的无锡尚德董事长施正荣,以22亿美元位列当年美国《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350位,成为中国大陆首富。第二年,32岁的江西赛维董事长彭小峰,以400亿元身价,荣登中国最年轻的富豪。金风科技掌门人武钢、中电光伏的掌门人张凤鸣、古杉集团董事长俞建秋、天合光能集团董事长高纪凡、 CSI-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新能源正在替代互联网,成为制造中国富豪的一支新生力量。而这样的财富故事毫无疑问吸引着更多的创业者和投资者。

  另一种躁动源自地方政府。新能源是绿色产业,投资巨大,产业链带动效益明显,地方政府对于发展新能源产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甚至是冲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超过一半的省份在打造新能源基地,或者把新能源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上百个城市在做新能源发展规划。江苏省的13个地级市中就有10个正在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

  “我们做过简单计算,差不多每个省、每个市都有类似的基地。”发改委能源所可再生能源中心副主任任东明告诉记者,很多基地上马的理由很可笑,随便找一些国内外专家一讨论,就说自己有优势发展新能源,然后就报批项目。很多地方为了培育未来的支住产业,给新能源企业极大的优惠与扶持。

  “新能源是大投入、大产出的产业,对于地方的GDP贡献很大。拉动GPD和表现政绩是地方政府躁动的根源。”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道。

  此外,还有一支“煽风点火”的队伍——投资者。投资者是逐利的,哪儿有利润可赚就往哪儿扎。很多投资者蜂拥而至就是为了资本炒作,也有的是想赚一把就走。在股市上,新能源概念受到热捧,一点点政策出台就会暴涨,股评里天天都在预测新能源股的涨势。也正是由于新能源概念的热炒,更多的民间资本和产业资本愿意投身其中,直接进入生产制造或是发电环节。

  创业者、投资者、地方政府,三股躁动的势力交织在一起,新能源的泡泡被越吹越大。

  一个简单的例子,多晶硅的快速膨胀至过剩就可以看清业内的心态,虽然这同样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光伏领域流行一句话:“拥硅者拥天下。”殊不知,这是因为此前硅原料生产厂并不多,主要集中在国际几大巨头手中。在市场启动后,因为原材料的供需失衡,硅价格一度从五六十美元/吨上涨到五六百美元/吨。其实业内几个上游大厂是有联盟策略的,他们会根据市场需求形成价格联盟,而不急于扩产,以赚取更高的利润。

  中投证券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上半年,四川、河南、江苏、云南等20多个省有近50家公司正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总建设规模逾17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倘若这些产能全部实现,相当于全球多晶硅年需求量的两倍以上。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的数据是,截至目前全国在建或计划投资多晶硅项目总产能达17.7万吨,相当于2007年全球产量的3倍和中国产量的150倍,远远超出了实际所需。

泡沫:谁来刺破

  伴随即将发布的《新能源中长期规划》,整合的过程将使得新能源产业从自发阶段过渡到整体规划阶段,从规模经营、成本制胜阶段向战略制胜阶段迈进。

 

 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 新能源 旧格局
  政府终于出手了。

  8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风能设备和多晶硅双双上了“黑名单”。

  “市场容纳不了这么大的产能,确实该调整了。”看着风能的冲动向光伏蔓延,且愈演愈烈,中国风电协会副会长施鹏飞感叹说。

  “现在还看不清政府会采取哪些配套的手段去调控,但可以肯定的是银行不会发贷了,而且会大大提高产业的准入门槛。”国务院的意见出得有些突然,风风火火搞建设的企业还没反应过来,正在揣摩政府可能会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政府的第一拳于5天后打出。8月31日,国家发改委网站更新了《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下称《目录》):“2兆瓦以上风电设备制造”从“鼓励发展的重点行业”中删除,“2兆瓦以上风力发电设备设计制造技术”从“鼓励引进的先进技术”中被划掉。而作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最重要原料的多晶硅,也被从《目录》中删除。

  而这些项目之所以被从进口目录中删除,一是国家要控制产业自发的疯涨,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政府在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同时强调自主开发。

但刺破泡沫本来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与互联网当年的泡沫不同,新能源投资巨大,且对产业链配套需要强烈,这一泡沫破灭一定会伤及周边,比如金融、基建、电力以及上下游等相关行业。同时,新能源是公认的“政策市”,因为发展初期成本高、投资大使得大量的地方政府利益被套。漫长的整合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绑架地方政府的现象,一些起步晚、资源不配套的地方政府亦将“上下”两难。

  其实政府对于风电、光伏投资过热早有预见。在多晶硅项目一个接一个开工的时候,工信部曾发出多晶硅过热的预警。在2009年企业疯狂圈地签约建设光伏电站的同时,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处处长梁志鹏,曾在国家电网公司召开的促进新能源发展工作会议上表示,综合考虑电网接入条件、设备制造商生产能力以及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规模等因素,光伏电站在现阶段应以适度规模发展,不可能一下子建设很大规模的光伏电站。

  但不幸的是,这些信息被投资者“选择性”忽略。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在敦煌项目开工当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能源行业首先要做好规划,“我们正在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相关部门已经会签完毕,将要提交国家发改委的主任办公会审议,之后将上报国务院。其次,发展中要有节奏感,要有序,不能一下子发展太快。”《中国经营报》在采访中获悉,一些企业和专家认为这是一次产业调整的信号,因为产能过剩势必将导致行业大洗牌。而伴随即将发布的《新能源中长期规划》,整合的过程将使得新能源产业从自发阶段过渡到整体规划阶段,从规模经营、成本制胜阶段向战略制胜阶段迈进。

 

背景BACKGROUND

中国参赛“新能源”

起跑又是“世界工厂”?

    “虽然太阳能发电是绿色产业,但你要是去我们生产线看了就明白了,多晶硅和电池板生产制造过程是高耗能、高污染。”一位国内著名电池组件厂商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中国在生产制造领域的盲目投资,将会使中国在新能源产业一起步就处于劣势。

  “在这个新的产业中,中国企业的思维模式还是规模制胜,这是最原始的一种模式。”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指出。

  事实也是如此。目前国内新能源领域的投资过热只是局部过热,更多是“热”在了生产制造环节,以牺牲国内的环境和能源为代价,拼规模、拼成本,产业一起步,就有沦为“世界工厂”的隐忧,以至于国务院的此次调控也主要是针对风电设备制造和多晶硅原材料生产。

  同时,另一尴尬的现象是,风能和光伏在国内虽已过热,但国内高校却还没有设立新能源的专业。

  “人才培养远远不够。”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是少数关注人才培养的人之一,而行业内更多的人都在看利润,“我国在新能源的科技投入太少。一个前瞻性、具有战略意义的战略,没有国家级的研发机构来从事产业共性、战略性、基础性的研究,没有像样的‘国家队’。”

  据了解,现在国内的很多技术和生产线都是直接引进,未经消化,造成了许多麻烦和事故隐患。投入运行的国产机组多次出现大的质量和技术故障。更大的麻烦和挑战可能还在后面,因为两年的机组运行还不到机械类设备质量故障的高发期。

  姜谦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国内风能的龙头企业金风科技,目前整机最大的单机容量是1.5兆瓦,正在研发2~3兆瓦机组;但国际龙头企业单机容量已达5兆瓦。

  除了关键组件生产制造本身可以有很多技术创新点外,产业的上下游同样亟须创新。“发电改良技术、逆变器、变流器、变频器、储能电池、新型发电机、油电混合引擎等等,太多了!”汇能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吴正宇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这些领域不仅有创新的机会,也有造富的机会,“每个领域的需求都很大,每个领域都能容纳多家上市公司。”而现在更多的投资都集中在生产制造这个价值链最低端。

  “建议政府在科技方面加大投入,设立专项基金,这是四两拨千斤的事。”吴正宇认为在新技术领域投资一定要提早布局,“新能源是必须会发生的事情,国际上的风投和基金都非常注重投资这个领域里的新技术公司,国内投资人对这个行业研究还不是很深。”

  吴正宇的切身感受很能说明问题:“每次参加活动,我们经常会被投资人包围,可见投资人的急切,也可见好项目太少。”

  另一家在薄膜技术方面取得突破的企业也遇到同样的情况:“我们天天被投资人追着投资,外资背景的基金对新技术的项目更为敏感。”

  不久前,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曾表示,如果我们再不能从一个更高的视野审视新能源发展问题,中国又将落后。他认为各国把发展新能源看做是一场长期革命,都希望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占领科技制高点。张国宝举了两个有切肤之痛的例子:我国本已成为世界第一彩电大国,但由于其他国家技术进步很快,现在我们又不得不买国外生产的液晶电视;由于数码相机技术的发明和普及,我国传统胶卷厂衰落。

  “一种技术革命成功了,整个产业方向都会随之变革。”他希望国家能够更多重视新能源发展。

  来自国外的业界数据显示,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上很多巨型企业都加入或扩大了在光伏行业的投资,从美国的英特尔、IBM、HP、GE到欧洲的博世、BP以及韩国的三星、现代、LG,还有中国台湾的联电。这无疑更加提升了核心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竞争中的重要性。“新能源的本质也属于高科技产业,无法在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就无法走到最后。”姜谦认为,如果不加以很好的引导,难免会造成新能源产业链盲目集中于技术含量不高的个别环节,造成局部的产能过剩、全行业整体竞争力上不去的问题。

 

视界VIEW

新能源都是“政策市”

——访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

 

  《中国经营报》:如果没有经济危机,新能源也许不会像现在这样耀眼。那么,新能源究竟能在未来发挥多大的战略意义?

  姜谦:新能源近年发展比较迅速,但受到全球瞩目还是2009年的事情。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国际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使得国际油价剧烈震荡,各国政府都意识到寻找替代能源已经迫在眉睫;二是因为奥巴马新政。

  从短期讲,新能源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奥巴马政府把新能源作为将美国经济拖出泥潭的一个答案。从中长期讲,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各国政府也要提前布局新能源,在未来世界的竞争中抢占制高点,这对于未来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都非常重要。

  《中国经营》:全球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战略有什么差异?

  姜谦:日本和欧洲的企业在这方面起步早,新能源已经取得很好的发展。最近我们又看到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国家也针对自己的条件和资源优势开始制定相应的战略布局。比如巴西把生物智能作为重点发展领域,而印度把光伏规划为未来的重点产业。

  美国政府则把新能源作为长远战略来规划,如果未来想继续引领全球的话,必须领先高科技,新能源就是充当了这样一个角色。美国在攻克技术瓶颈方面投入很多,又走在了各国的前面。

  另外,美国在经济危机之后,汽车产业遇到很大的困境,预计他们在清洁能源汽车领域也会有大规模的投入。在风能领域美国已经成为世界装机量第一;而在光伏领域,美国的First Solar在薄膜电池领域已经非常领先,估计2009年它能跃居全球产能第一。

   《中国经营报》:国内不少企业抱怨政府的新能源战略不清晰,对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够,各部委之间的政策不一致甚至“打架”。这种政策的无序局面会不会导致我国在这个产业上又一次丧失良机?

  姜谦:新能源在各国都是处于“政策市”阶段,政策对于这个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政府近年来陆续颁布过一些法规,但实际效益并不明显。另外还有一层原因,政策牵aihuau.com扯到多个部委,他们之间协调统一也有难度,比如前一段时间能源局与科技部就新能源汽车的问题出现过分歧;而上一次建设部出台扶持建筑一体化工程,事先也没有跟能源局进行沟通。

  但总体来讲,我国政策方向是可以看到的,而且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制定适合新能源行业发展的政策需要一个摸索的过程。如果过于仓促的话,可能反而达不到实际目的,因此可以看出政府在这方面显得非常谨慎。

  《中国经营报》:无论国内、国外,风能和光伏都是新能源产业表现活跃的领域,而民营资本和外资更是非常积极,无论设备的生产制造,还是发电厂的投资建设。这是否意味着特大型国企能源领域垄断的松动?

  姜谦:在生产制造领域,民营企业和外资还有一些机会。但发电厂这一块很难打破国企垄断。以风电为例,电厂的投资规模非常大,一开始集中在外资和社会资本。但由于成本过高,投资回报周期过长,而且因为技术原因无法并网,目前有1/3处于闲置,很多社会资本和外企纷纷退出,经历了一个国进民退的过程。目前全国90%以上的风电厂均由国有企业经营,而且还有一些小的电厂要求大的电力集团进行收购。

 《中国经营报》:当下的新能源领域是否存有泡沫?国家这次调控是否会打压这个行业?

  姜谦:一个产业总会有泡沫。没有泡沫的产业,某种程度上也是没有多大投资价值的产业。互联网行业当年也经历了类似的泡沫期。目前新能源行业是遇到一些困难,但从长期来讲,它的朝阳性是不用质疑的。每个行业都会有波峰和波谷,这是一个正常的调整过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5384.html

更多阅读

借新还旧裁判规则|天同码 篮球裁判规则

天同码:借鉴西方“钥匙码(Westlaw KeyNumber)”,以独特的编“码”方式整理中国典型商事案例、裁判观点,打造最权威、最全面的中国商事诉讼案例知识体系。保证合同如果事先约定“保证人仍应对借款方转移贷款用途等违反本合同的行为承担

新、旧版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 新水浒传主题歌

新、旧版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新、旧版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有很大的不同。新版《水浒传》的主题歌,照录如下:(念白:兄弟一二三四五,兄弟个十百千万……)(一)兄弟相逢,三碗酒,兄弟论道,两杯茶。兄弟投缘,四海情,兄弟

消费金融市场格局 汽车限购将扭曲中国汽车消费格局

      尽管天津市实施汽车限购政策早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是当12月15日,天津真正宣布限购政策出台的时候,所有人还是被吓了一大跳。而市场引发的骚动与购买狂潮仍然是政策制定者难以想象的。  无论是未来天津采取摇号或者拍牌的

声明:《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 新能源 旧格局》为网友夜场玩暧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