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节:儒家思想与基督教文明(1)



系列专题:《大国崛起的经济新秩序时代:后美国世界》

  儒家思想与基督教文明

 第25节:儒家思想与基督教文明(1)
  中国有关世界的思维方式是与众不同的吗?或者更确切地说,有没有一种独特的中国式思维方式?从很多角度看,答案是否定的。专题片从大国崛起的历史中得出的经验教训与西方人的观点如出一辙。事实上,片中采访的许多人都是西方学者。专题片反映的观点与近年来指引德国和日本行动的思想也是一致的。中国与世界交往时采取一种务实的态度,这体现了它所处的环境、本国的利益和"发展中国家"的自我认知。尽管对世界的影响已经非常巨大,但中国坦言它仍然是一个有着大量绝对贫困人口的国家。正因如此,中国的外部关切大都集中在发展问题上。

  然而,中国对世界的思维方式中包含着更广意义上的文化因素。人们很容易夸大文化的作用,用它来粉饰受利益驱使的政策。然而,中国人与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的世界观确实有一些重大区别,对这些区别进行深入考察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些区别源于各自对"上帝"的认识。佩尤研究中心2007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当被问及人是否必须认为上帝是道德的化身时,回答"是"的美国人稳居多数(57%)。但在日本和中国,绝大多数人都做了否定回答,中国的这一数字更是高达72%!这一调查结果是非常反常的,它严重地偏离了西方人的常识,就连在亚洲地区也不例外。但这并不表明两个国家是不道德的(事实上,有确切证据表明情况恰恰相反),而在于这两个国家的人都不信仰上帝。

  这一情况可能会令西方人感到震惊,但对于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来说,它只不过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而已。东亚人不相信世上有一个造物主的说法,更不相信是他确立了一套人们必须遵守的抽象道德法则。这种说法是亚伯拉罕式或闪米特人的上帝观,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也都以这种观点为基础,但对中国文明来说这却是荒诞而离谱的。人们有时把中国的宗教称为"儒教"。然而,著名儒学专家李约瑟指出,如果把宗教"界定为关于‘超凡的造物主-神灵‘的神学",那么儒家学说根本就不是宗教。孔子是一位教师,而不是任何意义上的先知或圣人。孔子的著述,或者说留传下来的著作片段,很明显都不带有宗教色彩。孔子直言不讳地警告人们不要相信神灵,并确立了一些学习知识、修身养性、保持社会稳定和造就井然有序文明的规则。孔子的著述与西方启蒙思想家作品的共同点,远远多于同宗教典籍的相似之处。

  事实上,启蒙运动时期,孔子在西方非常火暴。李约瑟写道,法国大革命的所有先驱,如伏尔泰、卢梭、达朗伯尔和狄德罗等,都如饥似渴地研读孔子的经典著作。在1600~1649年间,欧洲每10年就要出现30~50部题名包含中国的著作,1700~1709年间则共出版了599部有关中国的著作。中国热的出现恰逢30年战争(1618~1648)刚刚结束之际,在这场战争中,正是宗教造成了惨无人道的流血和伤亡。因此,在这之后一段时间内欧洲的许多自由主义者都把儒家学说奉为经典,并把它视为与"神圣法"相对立的"自然法"的基础。伏尔泰在他的《哲学辞典》(Philosophical Dictionary)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孔子的著述中)没有迷信,没有荒诞的传说,也没有凌辱理智和自然界的教条。"后来,伊曼纽尔·康德更是把孔子称为"中国的苏格拉底"。既信仰宗教又坚持世俗主义的哲学家莱布尼茨进一步声称:"我们需要来自中国的传教士,他们将向我们传授自然宗教的用途和方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5457.html

更多阅读

第36节:宏观调控与民营经济(1)

系列专题:《中国十年之真问题:舒立观察》  宏观调控与民营经济  不可借宏观调控复经审批制。正确的选择,应当在宏观调控之时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由市场的无形之手去解决项目的生死,让审批制退出经济活动。  酷夏已至,而前一阶段处

第25节:做梦的第二道关口(1)

系列专题:《心灵成长与自由意志:做梦的艺术》 3 做梦的第二道关口  我从做梦练习中发现,一个教授做梦的老师必须要创造出一套综合的系统才能够强调某些重点。实际上,唐望要我做的第一个任务是集中做梦注意力于梦中的事物上。为了达

第25节:大易与管理(16)

系列专题:《洞察易经的奥秘:易经的管理智慧》  均衡指择乎中道,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是一种“不偏倚”的状态。中国人自称“中国”,不是自以为居天下之中的上国,而是以“中”立“国”的意思。中国自古以来,便能时时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所以包

第8节:生活经历与观点自述(1)

系列专题:《为民代言解读金融: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生活经历与观点自述  本文摘编自陈志武教授2003年12月6日、2005年7月14日在搜狐网和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CENET)与记者和网友的对话。  一  问:陈教授,您读了7年的计算机,却放

第25节:蒸汽机车与大迁徙(14)

系列专题:《萧条时代与民众幸福生活保卫战:大失业》  俾斯麦一方面镇压工人运动,采取"铁血政策",一次次血洗街头;另一方面,他用怀柔的社会保障政策,保证了工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利,这种做法,被称做"大棒加糖果"。俾斯麦的"糖果",使德国实行了

声明:《第25节:儒家思想与基督教文明(1)》为网友菸霧狆漃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