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ppt 第35节:第四章 罗斯福新政(9)](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471237564916.jpeg)
系列专题:《人类经济生活中最悲怆的画卷:大萧条》
1932年最后几个月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席卷美国。1933年上半年,在持续了3年的大萧条后,在公众舆论的微妙转变终于突出重围后,这种冲击更是来势汹汹。群体价值经历着新一轮的洗牌:大企业的领头羊地位、物质财富的魅力、金本位思想的神圣、禁酒的崇高以及自力更生,这些都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人对这些价值嗤之以鼻。 虽然新的精神领袖还未出现,但领导层的承诺已让数百万人激动万分,只有少数人惊慌失措。1933年,爱德华·贝莱米的乌托邦经典《向后看》(Looking Backward)再版。同年,富兰克林·D.罗斯福当选后推出第一本--《向前看》(Looking Forward),这并非巧合。他在书中告诉国民,"我们已经上路",在经历了漫长的煎熬、焦虑、不确定后,没有什么比这句话更受欢迎的了。在新政的蜜月期阶段,总统和人民亲密无间,虽说都有些许不理性,但是感情本来不能以常理来看待。 时局疾呼进一步的决策,但有些决策明显是徒劳无功的,内部潜伏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包括短期的稀缺经济和持久的富足经济之间,高工资和低农产品价格之间,以及反托拉斯的延缓与对小商贩的新关注之间。随着时间的流逝,罗斯福那种使他牢牢把握目标的天才般的即兴表演,新政的优点与不足,成功与失败都会渐渐清晰。当争论依旧甚嚣尘上,我们所能作的最公正评论,莫过于一位英国经济学家对罗斯福第一个任期即将届满时所作的评价:"也许,罗斯福先生对自己的问题给出了错误的答案。但是,他却是现代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正确问题的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