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第一章 惊天之变(1)



系列专题:《人类经济生活中最悲怆的画卷:大萧条》

  第一章 惊天之变

  1929年10月中旬,在每个普通的美国中产阶级面前所呈现的,似乎是一片繁荣到极致的景象。去年,新当选的赫伯特·胡佛总统曾经信誓旦旦地宣称:彻底征服贫困已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虽然我们还未实现目标,但在上帝的帮助下,倘若我们继续过去8年来的政策,勇往直前,终有一日我们会把贫穷从美国彻底驱除"。这是一个庄严神圣的经济誓言,被后来的通俗历史学家称之为"美国梦"的理想愿景。与此同时,欧文·费希尔①和那些自鸣得意的经济学家也都宣扬: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一片永久的繁荣景象。

  这看似是南北战争后工业大发展的最终胜利果实,比古老的赞美诗中的"乐土"更让人神往。南北战争极大地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在1929年10月的第三周,亨利·福特甚至还筹办了"白炽灯发明50周年庆典",以纪念爱迪生的伟大发明,总统和社会各界名流应邀出席。摩托车、浴缸、电冰箱、收音机也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时尚和广告的效应,刺激人们追逐着最新潮的东西,梦想拥有更多的奢侈品。消费市场的异常繁荣,并不意味着所有美国人都热衷奢侈品,而是凸显了不均衡的购买力。

 第2节:第一章 惊天之变(1)
  富裕的中产阶级与国家的政策和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美国,郊区社团占主导",一位观察员在1929年夏天曾这样写道。共济会、商人午餐俱乐部、退伍军人协会以及爱管闲事的反沙龙联盟等团体,其团结和友谊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他担心,这会"滋生类似日后法西斯的组织,如果那时有法西斯的话"。但不管怎样,人们的目的空前地一致,那就是对成功的膜拜。勤劳致富和勤俭节约的美德逐渐被迅速致富的理念所取代。科顿·马瑟、本杰明·富兰克林、彼得·帕利和霍勒斯·格里利可能会更理解这个时代的精髓。

  1929年1月,沃尔特·P.克莱斯勒入选当时最有活力的《时代》杂志评选的"年度人物"。在过去一年中,他推出了普利茅斯和迪索托牌汽车,以1.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道奇兄弟公司,着手建设了一幢68层的巨人--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厦。1929年,小威廉·里格利荣登《时代》10月14日的封面。此后,哈里·R.古根海姆、伊瓦·克鲁格、塞缪尔·英萨尔和托马斯·W.拉蒙特陆续成为《时代》的封面人物。在华尔街崩盘前的最后一期《时代》中刊载了《财富》的创刊宣言。长达3页的宣言中,宣扬了美国人的伟大功绩--商业。同期刊登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广告,包括巴布森的《报告》("如何连续而高效地工作?")、汉密尔顿牌手表("你能告诉一个男人他成功的时刻吗?")、罗伯特·I.沃肖的新书《华尔街的故事》,还有S·W.施特劳斯公司(他把他微薄的收入投入到稳妥可靠的优质证券中)这些英雄般的年度人物和诱人的广告语,以飞一般的速度蔓延,连续不断地刺激着读者脆弱的神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5591.html

更多阅读

双程1 归途 第2节:第一章 归途中的邂逅(1)

系列专题:《设计达人骨灰级职场修炼秘籍:空间玩主》  第一章 归途中的邂逅  家里没人接电话,让蒋飞铭有些意外。平日的这个时候,父母不是都在家的吗?紧接着,他又拨了几次电话。  终于有人接了。  一听是父亲的声音,蒋飞铭兴奋地说

双程1 归途百度云 第2节:第一章 归途中的邂逅(1)

系列专题:《设计达人骨灰级职场修炼秘籍:空间玩主》  第一章 归途中的邂逅  家里没人接电话,让蒋飞铭有些意外。平日的这个时候,父母不是都在家的吗?紧接着,他又拨了几次电话。  终于有人接了。  一听是父亲的声音,蒋飞铭兴奋地说

第11节:第一章 惊天之变(10)

系列专题:《人类经济生活中最悲怆的画卷:大萧条》  尽管根据联邦法律,国内的卡特尔是非法的,但在国际上,这些美国公司却可以通过集中经济力量让自己受益,它们经常通过限制生产来提高价格,增加利润。更为常见的是瓜分世界市场和交换专利

第10节:第一章 惊天之变(9)

系列专题:《人类经济生活中最悲怆的画卷:大萧条》  虽说这一分析貌似能给人以安慰,让美国人民在国内外都扮演着无辜的角色,但不能否认,大萧条迅速在相互依存的经济世界里蔓延。首先垮掉的往往是农业国,工业强国稍好一些。但到了1929年

声明:《第2节:第一章 惊天之变(1)》为网友社会演员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