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富足一生的生活方式:节俭的力量》
所以,人们的悲惨境遇大部分是因自私和短视引起的--一方面是积聚财富的贪婪;另一方面是奢侈、浪费、缺乏远见。金钱的积累成为当今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唯一愿望。 已经去世的爱德华·丹尼生生前曾是内瓦克的议员。他在世时曾是许多人的榜样,他的自我克制是非常令人敬佩的。他曾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改造伦敦东区人们的文明素质。 丹尼生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起两层楼高的教堂,其中一层做学校和俱乐部,人们可以在这里读书,进行有益的聚会,而不是到酒馆里去消磨时间和浪费金钱。
![第25节:奢侈带来了什么(8)](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472353519103.jpeg)
在丹尼生看来,"东区如此糟糕的原因,就在于这里的人们有着很不好的习惯。他们都十分地粗俗而不求上进。缺乏更高尚的东西使他们从吃饭、喝酒的沉迷中解脱出来。他们当中很少有人接受过教育,不懂得节俭,肮脏、低人一等,缺少抱负。这些人在我们这个最富有的国家做最可怜的穷人,这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情。" 在谈到英国劳动人民和根西岛居民在节俭方面的不同时,丹尼生说:"我所看到的一些现象,使我强烈地认识到贫穷和贫穷是有一些区别的。在英国,有的人在工资高的时候生活奢华,一旦工资停发,他们马上就会变成接受教区救济的贫民。而在根西岛,人们从来都不依赖任何扶持,他们只依靠自己。人们自由地按自己的意愿节俭地生活。那些可敬的农民朋友,他们每周只吃一次肉,平时只吃咸肉和蔬菜。虽然每个家庭都有三四头牛、一两只猪和家禽,但他们从不肆意挥霍,而是到市场上把这些农作物和动物的肉卖掉,用赚来的钱扩充土地、买牲畜,让一家人生活得更好。 相比之下,我们英国的工人更勤劳、更努力,有更熟练的技术,但是因为他们不能做到节俭,所以我们的工人无法像其他国家的工人那样活得更舒适、更独立。在经济繁荣时期,他们不曾想到为将来的萧条期做准备,而一旦出现经济压力时,不出几个星期,他们就会沦落到贫穷潦倒的地步。" 这也正如查德威克所说的那样:"在棉荒的时候,大量的家庭涌入最破烂的救济院里。而且他们原先的工资却是比许多牧师的收入还高。" 所以,熟练的工人要想避免这种悲惨的结局,就要培养好的习惯,少一些动物性的原始欲望,将自己所赚到的工资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 浪费,源于动物习性的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