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回归中的商业反思:孙子兵法说什么》
怎么让顾客满意?答:还看实力。比如"道",公司品牌怎么样,有共鸣吗?有本事就像当年的百年润发,让人流着眼泪也要买;又比如"天",产品能满足需求吗?东西再漂亮,没用的东西谁都满意不了;又比如"地",销售网点乱撒网,买个东西像捉迷藏。累得人腰酸腿痛能满意吗?再比如"将",销售人员整天板着脸,要么殷勤的像卖保险,想买也被吓跑了,能满意得了吗?最后比如"法",公司的服务两重天,产品缺陷、投诉无门,流程繁复、处处设阻,上了报纸还遭白眼,用户敢满意吗? 当老板的不要说起实力,就只知道技术强、产品好、品牌好。那不是!也不要只记得资金足、制度全、背景深,那也不是!更不要只强调工资高、人才多、文化好,那更不是。那是什么?很简单,"道、天、地、将、法"缺一不可,合起来才叫实力!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实力是个整体,打造实力需要一个过程。实力莫过如此,先胜莫过如此,"修道保法"莫过如此。而且,工作好不好,效果一目了然。原文说,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镒和铢是什么?古代重量单位。一个重,一个轻。一个大秤砣,一个小砝码。搬这些来,目的就一个,彻底分清胜兵和败兵。孙圣人最终表态了,他说,胜兵是什么?就好像用大秤砣去称小砝码,比重量,优势是明显的,战胜是毫无悬念的。败兵是什么?就好像用小砝码去称大秤砣。论体重,劣势是绝对的,战败是必然的。总之,胜兵和败兵的总量之比,如大巫见小巫,从体重看,对比效果强烈,撼动人心,令人印象深刻。孙圣人用心良苦! 最后在我们深切领悟了孙圣人的用意,知道了胜兵、败兵的悬殊之后,孙圣人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并在此说了本篇期待已久的一句话,告诉诸位什么是形: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谿者,形也。 形:就好像千仞高山上决开的积水,飞流而下,气势磅礴,无人可挡…… 总结 首先,形篇讲的是实力论。但孙圣人清楚地知道,光有实力也不一定赢。打仗先要学会自保、不挨打、不被别人打败。这就是本篇的第一个概念,攻守、胜败。也就是"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第69节:“修道保法”,养鸡卖蛋有玄机(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472713058392.jpeg)
谈完攻守、胜败,孙圣人提出了本篇最令世人惊骇的命题--谁是最会打仗的高人?答:是那些懂得"胜于易胜"的人,是那些"无智名、无勇功"的人。 高人谁都想当,所以命题一出,紧跟着有了怎么做到"胜于易胜"。其实很简单,做胜兵,不要做败兵。于是,隆重推出了胜兵、败兵的概念。 谁都想做胜兵,但做胜兵有个条件,就是先胜!那么怎么做到先胜?孙圣人的解决方法就四个字,"修道保法"。通俗讲就是加强内部实力锻造,从"道、天、地、将、法"开始。 本篇最末,孙圣人对胜兵、败兵进行了深刻对比,并最终对实力论进行了高度凝简地总结,就一个字--形! 讲到这里,整篇结束,在此希望大家一定要记住三句话: 第一,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第二,胜于易胜。 第三,胜兵和败兵的区别,也是本篇最好能背诵的一句话: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