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回归中的商业反思:孙子兵法说什么》
4 谋 攻 原文 孙子曰: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孙子兵法》第三篇,谋攻。 在某种程度上,谋攻篇是《孙子兵法》中最绚丽壮观的篇章。

之前说过,外国人爱《孙子兵法》已到顶礼膜拜的地步。《孙子兵法》在这个世界上非常牛,地位了得。之所以这样,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孙圣人在本篇说了这样一句话:"不战而屈人之兵!"--被后人简称为全胜思想。 正是这个思想奠定了现代世界、整个人类军事战略、国家战略的基础,被赞叹为人类战略思想、智慧王冠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毫不夸张地说,数当代人类最高战略看《孙子兵法》,数《孙子兵法》最高谋略精髓看"谋攻",数"谋攻"最高理念看"全胜"! 谋攻篇是《孙子兵法》的核心,"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思想,是整个人类世界最为瞩目的国家战略思想。这永远值得中国人引以为豪、继承发扬! 小逻辑 本篇一开,孙圣人即亮出了他在军事战略研究领域的最高成果,即战争的最高境界、最高理想--全。不过,孙圣人也知道"全"作为最高境界、最高理想是可以的,但关键是怎么实现。所以接下来,孙圣人提到如何"全",也就是实现最高境界、最高理想的手段--"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