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回归中的商业反思:孙子兵法说什么》
"将":将有五德 现在说"五事"第三,"将"。 孙老先生说"将"说得很抽象,最终凝聚了五个字,即"智、信、仁、勇、严"。从此成就了对为将者严格、深刻的评估体系,被后人誉为五德。

主席的眼光 第一个关键字:智。 智慧这个词不是说谁聪明不聪明这么简单。我不知道如何定义"智",但可以大胆领悟,"智"应该具有眼界、眼光的成分。几年前,曾和老板朋友吹嘘,说总经理只要做好三件事。第一看好方向:有眼光,看得远,能洞悉先机,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才高。第二选好人才:选好人,用好人,营造好文化。言外之意你的无形之手是活的,可以自动把握人。第三搭好平台:制定完善的业务模型、流程、制度、机制。说到底,企业最终靠的不是个人魅力,而是系统推进。不能因为一个总裁离职了,公司就完了。地球没了谁都照样转,这才是真理。 所以眼界、眼光这就是智的主要成分。曾有报道说抗日战争时候,美国某记者跑到延安,采访当时的延安建设。其间,他曾不解地向中央领导提出一个问题,共产党员中不乏精英,为什么毛泽东是你们的领袖?答曰:因为毛泽东目光远大,他能指引我们未来。感叹!鼠目寸光不叫"智",充其量叫小聪明。"智"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看到全局、指引方向,这样的人才能树立信念,指引大众走得更远,这才叫"智"。 谁对员工负责 第二个关键字:信。领导没有威信是不行的。 "信"能够让人觉得值得跟随,表现出一种郑重的承诺。在企业里时间长了,总听到老总们对员工发牢骚,说员工缺乏责任心,要求员工放小我,顾大家……殊不知,员工再强,和企业相比也是弱势群体。老总们要求别人的时候,往往忽视了一样东西--诚意。 要求别人对你负责,当然可以。不过,你对别人负责了吗?事实是,多数企业只重视自己利益,只记得要求员工对企业负责,却从没有想过对员工负责。 究竟有多少公司真的为员工负责?具有外资血统的大牌公司又怎样?还不是杀人不见血,压榨没商量。曾有多少知名公司,嘴上说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把上世纪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领发挥得淋漓尽致。加班加到凌晨两点是家常便饭,第二天想晚些上班门都没有,工资给得多吗?与少活十年相比究竟哪个多? 员工千万别真把自己当回事,在缺乏"信"的公司里,没有人会去考虑你将来的身体。他们考虑的是今天他们的项目利润、成本如何。一句话,他们对你并不诚信,也不需要你永远跟随,真的跟随会吓怕他们,跟随到老要多大的成本啊!于是,这种互相承诺、互相跟随的"信"离我们远了。 缺少"信"的企业非常多。曾听说一位奸商老总,在月初例会中发出毒誓,说如果本月业绩超过定额,全体主管公费三亚兜一圈儿。重赏之下有勇夫,结果当月定额创新高。然而,三亚的事没人提起了,毒誓变成了空头支票。从此,公司员工私下得出潜规则:老板的话没一句真的,都要反着听!于是,没有人再相信老板。从此,公司的魔鬼字典里再没有"凝聚力"。老板因小利丢大义、丢大信、丢掉大利。 刘备是个真君子 第三个关键字:仁。 关于"仁",引用将要过时的词汇,即以人为本,照顾部下,关爱一生…… 知道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刘备的"仁"是出了名的。想当初他在徐州当东家当得挺好的,可他偏偏不听人劝,发爱心收留了一个姓吕的家伙。有人说刘东家上演的就是农夫和蛇的故事,结果确实不错。等姓吕的家伙醒了,果然咬了刘农夫,东家不用当了,地盘也给别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