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决定孩子好前程:中国母亲教育批判》
家长对孩子的活动要适当地接纳和约束,不要过分唠叨与放任。要多引导孩子做静态活动,如画图、拼图、堆积木等。孩子在睡前不宜安排太兴奋的活动,以免影响睡眠。 2.活动量较低的孩子。 不爱活动的孩子,不是玩计算机就是看卡通,应鼓励他们多运动,一起做亲子体能活动,促进肌肉健全发展。不要因孩子动作慢,而责备他们老是慢吞吞。 家长不要凡事代劳,他们只是动作慢而已。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完成他该做的事,把一件事情做完后要多给予夸奖。 3.适应度高的孩子。 往往对于任何人、事、物,不论好坏,照单全收,尤其到了青少年阶段,家长要注意孩子的朋友或传播媒体,避免受到不良的影响。 4.适应度低的孩子。 在学习上会比较辛苦,父母要真切了解,这类孩子的适应期比较长,不要和别的孩子相比。环境如有变动时(搬家、转学、换保姆),要提早安排机会让他们熟悉未来的生活,且在适应过程中父母应适时鼓励,并帮助孩子解决面临的困扰。在功课方面,大人要辅导他预习、复习,以免功课落后,讨厌上学。 让孩子清楚地知道,家中或学校的规范,父母、老师的期望在哪?要避免对孩子做无谓的要求。教孩子一些社交技巧,帮助孩子快点适应环境,并且支持及肯定孩子的努力。 5.敏感度高的孩子。 常常一点细微的改变就会引起他的反应,家长要能了解他真正的需要,睡前不要让他玩得太激烈或看容易兴奋,恐怖的影片,以免影响他的睡眠。家长要能侦测及调整环境中不必要的刺激,让孩子的日常生活过得更为舒适。

6.敏感度低的孩子。 常常对内外刺激都不敏感,可在幼儿时,给他一些刺激改变的训练,譬如录下周围环境的声音,车声、开门声等。由小声到大声,让他猜是什么声音,以训练他的敏感度。 当孩子表现不舒服时,家长要有所警觉。孩子较不敏感,家长可以提醒他要他对其他事情多关注。 7.注意力不容易分散的孩子。 通常有利于学习,但太投注于某种活动上,对外界的环境变化无动于衷,有时会让大人误会,以为他故意不响应,以为他懒惰,不愿意主动帮忙,家长要对这样的孩子给予更多的理解。 8.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孩子。 孩子注意力易分散通常对学习有不良的影响,所以做功课尽可能移开能使他分心的东西,如玩具、故事书等,更不要有电视机或说话声。家长要耐心地和孩子做一对一的游戏或陪他看书,训练他专注的能力。 注意学习时间不宜太长,依他能专注的量,将学习分成几个小段落,当他在段落时间内专心地完成一件事,记得要给他鼓励。 除了了解孩子的个性差异,还要了解孩子后天的智慧。 什么是后天的智慧呢?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个故事: 卡儿·毕贴是一位德国的牧师,他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一次,他对一位朋友说:"如果我有孩子,我一定要用我自己独创的教育方法把他教育成人。" 不幸的是,他的第一个孩子只活了四个月便夭折了。第二个孩子出生后不久就被发现反应迟钝,可能是个白痴或低能儿!但凭着自信和对孩子的挚爱,卡儿·毕贴并没有放弃对小卡儿的培养。他精心制订了一套教育计划,反复不断地训练小卡儿。 他雇佣了4个不同国家的保姆,在不同的时间用不同的语言对孩子说话。邻居和妻子都认为他是白费力气,但他却一丝不苟地执行着自己的计划。经过一番精心的教育,奇迹出现了。 小卡儿5岁时就已经学会了3万个德文单词,9岁时考入莱比锡大学,并熟练地掌握了德、法、意、英、希腊、拉丁语六种语言,14岁就成为哲学博士,16岁又成为法学博士,最后成为柏林大学的教授。 于是,卡儿·毕贴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的智慧形成于后天而非先天。在总结了小卡儿14岁以前的教育状况和经验之后,1818年,卡尔·毕贴出版了他的著作《卡尔·毕贴的零岁教育》。后来,这种方法被有效地应用于幼儿早期教育和幼儿语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