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决定孩子好前程:中国母亲教育批判》
月月3岁的时候,虽然吐字不太清楚,但已经能用汉语和英语进行日常交流了。随后,丈夫又教女儿法语,虽然比英语难,但月月还是学得很快,一年时间,月月和爸爸就能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了。4岁时,月月就能和妈妈说英语,和爸爸说法语,和小朋友们说普通话了。 到6岁时,月月又学会了日语。这时,月月经常说一句话里又有英语又有普通话,有时还夹一些法语和日语。但月月学校老师反映,因月月一句话里有多国语言,同学们都嘲笑她。 月月变得不愿意和人说话,一回家就跑进卧室。家长问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她什么也不说,只会哭。夫妻两人带着月月到儿童医院心理科检查。得知月月得了失语症。 原因就在于她这么小的年龄大脑就输入了多种语言,以至于她在这些杂乱的语言面前,难以用一种纯粹的语言方式来表达…… 我们再看看以下几位妈妈的"早教"经: 宜宜妈妈:自从打心眼里接受了"早教"理论,各种各样的"早教"方案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床头。现在儿子4岁了,周末两个半天都为孩子安排兴趣班,周六上午上思维训练、语言表达两个班,周日下午还要学英语,明年还准备让宝宝去学钢琴、游泳、轮滑、画画等,计划一大堆,我感到好累,觉得宝宝也很辛苦。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累点也值。 冰冰妈妈:我的女儿今年5岁了,周六上午去少年宫学跳舞,平时每天还参加幼儿园的兴趣班。但看到其他宝宝好像周末至少都学两三样东西,看看周围的孩子都在识字、阅读和上英语口语,感觉我们还是让孩子学得太少了,于是打算再让她去学钢琴、奥数。孩子虽然累点,但是进步很快,我很欣喜。

文文妈妈:我女儿刚过两岁生日,由于我和先生工作忙,没有时间辅导孩子,我们就给她请了一个家庭教师式的保姆,对她进行全方面的开发教育。孩子明显比同龄孩子懂得多,我很得意于没有错过"早教"这个机会。 以上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好母亲,但是她们的做法有诸多问题。 1.超越年龄阶段的早期训练不妥。 任意超越孩子年龄阶段的训练教育,已成为目前不少家庭还没有完全意识到的教育误区。 父母们在孩子的智力和行为活动能力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时,就急匆匆地进行所谓的"智力开发",要求孩子做一些"高难度"训练:两三岁时开始教孩子识字、算术;到了四五岁,小学语文、数学课本就已经摆在了孩子的面前。 其实,3岁前孩子背诗识字都是徒劳的。孩子大脑在3岁以前的记忆只是机械记忆,家长常常以自己的孩子这么小就能说会道、会背诗词、会数数而骄傲,其实孩子这时并不理解一个词、一个数字代表的真实含义,只是一种短期的机械记忆,如果不定期重复,就会很快遗忘,而且这种做法并不能增强记忆力,也就是说孩子记住的东西并不比同龄人多。 等到上学后,这些所谓的优势就会遗失,他们会重新与同龄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以前记的东西都白记了。这方面,我的感触很深。我的女儿范姜国一(依依)当时也学了一些诗词,后来她都忘了,而我倒记住了。 2.儿童过早读写弊病多。 许多父母都望子成龙,而英国日前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让孩子在四五岁前就读书写字,对他们日后的成长未必有利。 研究报告指出,儿童一般要在5岁以后,才能够发挥手指的协调能力,而且男孩在这方面的发展,比女孩还要晚一些。假如父母们不考虑孩子的生理承受能力,在孩子具备基本的协调能力以前,便强迫他们学习写字,这不仅无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还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以及未来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在众多的5岁前开始学习写字的孩子中,只有极少数儿童能够真正培养出写字能力。报告说,虽然儿童的写字和阅读能力都建立在良好的说话能力基础之上,但是未满5岁的儿童,无论他们说话能力多强,或者他们自己多么喜欢读书写字,到后来绝大多数儿童的读书和写字能力并不超群。那些儿童之所以阅读能力强,大多是因为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