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第四章群体思维的陷阱(2)



系列专题:《如何打造团队战斗力:三角团队》

  但实验的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那些意见最初很难统一的小组最终选择正确求生物品的几率比其他小组几乎高出一倍。理查德·拉里克得出结论说,如果团队中很少存在异议,就没有人会质疑"我们有没有可能在哪儿做错了"。

 第24节:第四章群体思维的陷阱(2)
  我们不难发现,勒庞等人的理论有着惊人的准确性。具有较强凝聚力的团队在作出某种决定的时候,总是深为"集体思想"所累。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的理论,集体思想是"具有凝聚力的集体中成员的一种思考模式,有某种共识存在于该集体中,并处于强大的支配地位,以至于往往忽视了对其他各种行动方案的客观评价"。这样的团队经常觉得自身无懈可击。面对这样的从众压力,团队成员不容易坚持自己的观点。

  这种"集体心理"给团队的行事效果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使团队变得冲动、易变、急躁、易受暗示,从而使集体行为缺乏理性的约束,趋于偏执、专横、保守。

  1961年,肯尼迪总统在中央情报局、美国空军的"谋划"之后,下令入侵古巴,结果大败。后来肯尼迪自己都说:"我怎么会这么蠢,居然允许实施这样的决策。"另外一个例子就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由于大家意见统一,一些故障未被发现,而有一个人提出了异议却被忽略,结果造成"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爆炸。

  中情局也好,美国空军将领也好,航空航天局也好,都是相关行业的精英,他们的决策或者计划怎么会有漏洞呢? 原因就是"集体思想"决策所导致的盲目性。正如美国汉弗莱·B·尼尔的逆向思考经验所得出的观点:当所有人都想的一样时,每个人都可能是错的。

  当然,相对于"团结过密"的团队,较弱的团队凝聚力更不利于团队战斗力的提升。最有战斗力的团队是团结程度适当的团队,而且这种团结程度并不压抑团队成员的创意和思考。在这样的团队里面,如果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沟通渠道通畅,制定出的决策民主而科学,那么就会产生很好的执行力、战斗力。

  在团队制订决策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资本去冒风险。所以,当所有的人都同意某一项决策的时候,团队负责人要意识到,这个决策里面可能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因为"完美"的决策是不存在的,所有人都同意的决策也是值得令人怀疑的。

  虽然对团队来讲,一定的从众行为是允许的,但如果这种从众行为是以牺牲我们的个性、妨碍我们产生新的创见、压抑个人的独创精神为代价,那我们就要反思,并对这种行为说"不"。奥尔福德·斯隆有一次主持通用汽车公司的董事会议时,有位董事提出了一项建议,其他董事立即表态支持。附和者说:"这项建议将使公司大发利市。"另一位则说:"应尽快付诸实施。"第三人起立表示:"实施这项建议可击败所有竞争对手。"当与会者纷纷表示赞成时,斯隆提议依序表决。结果,大多数人点头赞成。最后轮到斯隆,他说:"我若也投赞成票,便是全体一致通过。但是,正因如此,我打算将此议案推迟到下个月再作决定,我个人不敢苟同诸位刚才的讨论方式,因为大家都把自己封闭在同一个思考模式里,这是非常危险的决策方式。我希望大家用一个月时间,分别从各个不同方面研究这项议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6041.html

更多阅读

第40节:1小时获利4倍的陷阱(2)

系列专题:《洞悉博弈论:日常生活中的博弈战术》  从一开始精明的教授便设下了一个保赚不赔的陷阱,从竞价者角度来看,这次竞价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100元以下可视为理性投资,而100元以上则是典型的非理性投资,谁喊得越高谁损失得就越惨

第13节:第四章名利之中的部门(2)

系列专题:《中国第一职业奋斗指南:公务员是怎样炼成的》  更为可恨的是,一天文件多得起毛毛,集团公司办公厅、集团各部门、省上的文件、省上部门的文件、所在辖区的文件……刚开始,我脑壳大的哟。  不少时候,一份文件由于需要"阅"的

第12节:第四章名利之中的部门(1)

系列专题:《中国第一职业奋斗指南:公务员是怎样炼成的》  第四章名利之中的部门  幸福的生活,对我来说,就仿佛镜中月,水中花。  --柳池云语  2006年7月17日,我参加工作了。  中国北方集团亚华厂,是我参加工作的处女之作。不算精

声明:《第24节:第四章群体思维的陷阱(2)》为网友爱半个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