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世界最流行的品牌模式:故事营销》
辉煌的故事有很多,但同仁堂毕竟是一家面向大众的药房,最令同仁堂深入人心的还是同仁堂与消费者之间的故事。同仁堂一直用心为每一个患者服务,每一天都会发生无数不起眼的小故事。

清朝,二月的北京城要掏泄水沟,但这给百姓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一不小心就会跌在污泥中。为了方便晚上外出的行人,同仁堂派大量的人力,在掏沟的地方挂上白纱灯为行人指路。 同仁堂在旧中国出资设粥厂,施舍棉衣,救济穷苦百姓。 1984年《经济日报》登出一篇同仁堂顾客写的感谢文章,事情起因只是一件一分钱的交易:顾客要购买一分钱的天仙腾,同仁堂的店员前后跑了两趟,认真抓药,本以为大药房对小生意不感兴趣的顾客瞬间被感动了,回家立即撰写文章,盛赞同仁堂的敬业精神。 延续300多年的同仁堂,有辉煌的大故事,有感人的小故事,更有富含民族精神的历史故事:在20世纪初的那段特别时期,日本企图在中国进行资本渗透,控制中国经济,由于同仁堂名气大,日本商人屡次与同仁堂的当家人会面,企图说服同仁堂允许其投资入股,都被同仁堂一口回绝。为了给同仁堂施压,日本商人在京城卖起了一种日本人研制的避暑开胃药"仁丹",独特的功效让"仁丹"销量迅速上升,大大高于产品价值的"仁丹"赚走了大量的中国资本。为了抵制"仁丹",同仁堂组织大批老药工彻夜研制,最后炮制出一种"六神丸"。其主治和功能远远超过了日本的"仁丹",价格比仁丹还便宜许多。日本商人见利益受损,企图用高价诱惑同仁堂出让六神丸的配方,但都遭到严词拒绝。 这些故事在民间口口相传,郭宝昌将这些故事集合、编写成了历史长剧《大宅门》。2001年《大宅门》在央视热播,收视率一再攀升,这部反映同仁堂历史的巨片,称得上是中国人的一堂历史课。一个品牌和几个时代,同仁堂宛若一个民族英雄,延续不老的品牌神话。 今天,同仁堂仍在细细地讲述这些故事,2007年4月9日,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在北京崇文区繁华地段的一处四合院内,同仁堂博物馆正式落成,历史故事使同仁堂更具生动色彩,同仁堂的未来之路也更加清晰,那就是在历史故事上续写故事…… 600年品牌的养生术 1450年,也就是明朝永乐三年,中国第一家养生馆鹤年堂在北京宣武区菜市口大街正式成立,创始人丁鹤年家族执掌了120年(1405-1525),共承袭四代;传到曹蒲飒家族,执掌230年(1525-1755),共承袭七代;王圣一家族172年(1755-1927),共承袭四代;刘一峰家族29年(1927-1956),共承袭两代;文化大革命后恢复老字号品牌至今。是什么延续了这个600年的铂金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