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楼市的震荡与洗牌:地产大博弈》
回顾历史,从古代、近代再到现代的任何一次革命,都是以土地为革命爆发的核心因素,土地兼并,少数人拥有绝大多数的土地对于一个现代社会是不合理的。对于房地产而言,土地更是杀手锏。土地成为开发商向银行和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筹码,致使一些开发商宁愿付出违规成本,进行囤地,使大量土地处于闲置状态。 当一种必需品演变成扰乱房地产市场的因子,政府的拳头就会硬起来。果不其然,《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就是渐渐硬起的拳头。 其实,这不是国务院第一次在"土地"上的动作。2007年9月,国土资源部已发布过《关于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的通知》,提出土地闲置费原则上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当时就引起了一场全国各地清理闲置土地的活动:北京市发出首批红牌,撤销8宗未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规定要求的项目;广州市3个延迟开工建设的项目被相关部门予以曝光,同时公开宣布将在两年内完成对207宗涉嫌闲置土地的处理;上海虽未做出实质性调整,但明确将根据相关规划,把整理存量土地摆上重要位置。 虽然2007年9月的"通知"收到明显成效,但在措词和态度上因"原则上"三字而略显力度不够。2008年1月的"通知"却是态度鲜明、立场坚定,不仅在对闲置土地的处置问题上省略了"原则上"三个字,并提出对于闲置土地特别是闲置房地产用地,要征缴增值地价。同时,还要求金融机构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开发企业,应审慎贷款和核准融资,"从严"控制展期贷款或滚动授信。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 第34节:第三章 冬天来了,春天依然遥远(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484073956844.jpeg)
强硬的态度表达了政府的决心。就在国务院通知下发的1月8日,上海、深圳及香港特区三地股市的地产股普遍下挫,其中,沪深两市73家地产股除7家停牌外,有58家股价出现下跌,截至当天收盘,地产板块整体跌幅达到2.52%,有近7成跌幅超过3%。"由于上市房地产企业近期囤积土地现象明显,这个政策的出台会使大的上市房地产企业受到明显冲击。"一位金融投资界人士这样表示。 大地产商尚且如此,中小开发商同样不能幸免。有转让意向的项目开始增多。这些早期协议出让的土地,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开发搁浅,眼看着土地政策愈加严厉,有些中小开发商开始试图转让。"如果运气好,有下家愿意接手,说不定反而因此赚个差价走人。不然,一旦被政府没收,就只能落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地产调控不可避免地展开,对于依靠资金滚动利用的房地产企业而言,"囤地"已经让"阵线过长"的企业吃紧,感受到资金链的紧绷,其中不乏一些国内知名的地产企业。 尽管如此,也有一些实力强劲、尚未受到"囤地"之累的企业谋势而动。"自国务院有关通知出台之后,我们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兴趣,开始从一手土地市场转向二手土地市场,对土地开发权交易的关注度明显加大。"一外资房产投资负责人坦言。随着土地、金融双向挤压力度的增强,更多原本由中小型开发商持有的存量土地将会被"逼"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