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楼市的震荡与洗牌:地产大博弈》
投资者、炒房者购房压力重担在身,日趋理智的购房者也在按兵不动,看到市场大势已去的开发商更是急在心头,三者构成"三足鼎立"之势,深圳房地产市场显得愈发冷清和萧条。 从市场交易状况来看,2007年11月深圳房地产综合指数、住宅指数、写字楼指数、商铺指数均出现小幅下跌,深圳房地产市场步入调整期。 根据2007年11月24日深圳市统计局公布的1~10月经济运行统计分析,深圳市1~10月商品房施工面积为2907.2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3%,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062.1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6%;商品房竣工面积为288.6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7.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06.2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0.5%;商品房销售面积为514.9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2%。 "下降",成为最为普遍的用词,与2006年同期相比,2007年里,深圳商品房竣工面积和销售面积都在直线下降。 一般而言,按照市场规律,供应减少势必造成价格的上涨,然而深圳房价却没有由于供应减少而出现上涨的局面。究其原因,房价过高且已经超出了居民的承受能力,人们对房地产的热情,随着天气的寒冷而不断降温,市场萎缩,价格也就失去了上涨的理由。

与新建住房相比,二手房因其价格相对合理,实用性强,一直备受购房者青睐。在新建住房被购房者列为不受欢迎对象时,深圳的二手房市场也开始走下坡路。"基本上都在下跌,成交额跌幅都在5成左右,"一位地产总裁这样表示,他甚至预言:"深圳中介的寒冬降临,洗牌的时候到了。"果不其然,在2007年11月,深圳部分房产中介公司已经门庭冷落,有些已经开始关铺裁员:在景田片区,在鲁班大厦附近的中原地产、世华地产门前顾客稀少;在梅林片区,长河地产、创道地产等多家商铺纷纷关门…… 深圳房地产给全国房地产布上一层薄薄的冰,这股寒意并未就此止步,而是蔓延向北,一直到北京。在北京,也开始出现房价上涨幅度趋缓的迹象。 2007年11月7日,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其中明确规定,限制外商进入房地产的土地连片开发、高档物业、房地产中介、经纪等多个领域。外资一向被视为房价飙升的推手之一,对外资的限制进入,无疑是政府为房价降温的决心表示。这项政策的出台,直接导致了北京高端物业被持有者抛售。 高端物业被抛售已经成为不可掩盖的事实,但这只是个别现象,北京普通住宅交易量的下降才是不可忽视的普遍现象。根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11月以后,北京市住宅期房成交量每周都呈现连续下滑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