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全球最稀缺资源的争夺战:人才战争》
正因为把国籍、种族、血统、出生地、资历等看得太过重要,才会让欧洲免费把这些掌握世界尖端技术的科学家送给美国,并为此付出无法估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他们为此错过了整个时代和整个世界。
![第11节:1.世界中心交替的背后(6)](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491296348510.jpeg)
但是,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如此对待海外人才:他是外国人,再有才华、再有贡献、再热爱这个国家,也不可能是自己人,也不能让他移民入籍成为自己人……为什么要引进与使用外国人才?外来的和尚才会念经?这不说明国中无人吗?这难道这不是崇洋媚外和国家的耻辱吗?……他在以前侵略过我国的发达国家留学与工作,肯定被殖民者灌输了不正确的价值观,用以危害祖国,颠覆政府,这些"海归"怎么能够不在重要职位上限制使用? 美国正是另外一个极端。二战之中,美国情报部门发现几乎所有想带回来的纳粹科学家都与纳粹政府有着各种关系,甚至可能犯有战争罪。无罪释放都可能遭到国内外舆论的强烈抨击,何况还要让这些人优先成为美国公民,在美国政府部门工作,使用那些在纳税人看来是天文数字的科研经费?但是,实用主义决定了一切,美国最终决定绕开那些规则秘密行事。 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布之时,新科诺奖得主下村修还是日本籍,但却是在美国的家中接受日本《朝日新闻》的电话采访,因为下村修从31岁就来到美国,为美国工作并且一直没有回到日本,加上诺贝尔奖官方网站也有过国籍误会。所以,日本记者一开口就质疑说:"你的国籍还是日本的吧?" 下村修立刻反问:"为什么一定要成为美国人呢?日本人也可以居住在美国,申请研究经费时也并没有受到什么歧视,我基本上没有感到任何不方便。" 这句话真正令人深思的正是美国对待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务实态度,不但能够不分国籍、血统、种族地引进外来人才,让他们入籍美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并且,即使这些世界顶尖的人才不肯入籍美国,也能够务实地做到不分国籍、血统、种族地使用人才,只要他们能够为美国的发展和利益做出贡献。 美国从来就不是个单一血统和种族的国家,在这个"熔炉"里,最新的"美国故事"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奥巴马的父亲是来自非洲肯尼亚的留学生,并且后来还回到了肯尼亚。作为一个在美国曾受到歧视的少数族裔的第二代移民,奥巴马能够成功竞选为美国第一位非洲裔总统,也表明了美国二战后的开放并不只是一句口号,更表明了美国的强大不在于其物质力量,而在于其开放性的精神,使其能够博采世界百家之长而融于一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