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1.世界中心交替的背后(5)



系列专题:《全球最稀缺资源的争夺战:人才战争》

  法国科学家朗之万得知爱因斯坦移民美国的消息后,就说:"这是一件大事。它的重要性就如同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当代物理学之父迁到了美国,现在美国成为世界物理学的中心了。"

  还有更多例子,恩里科·费米是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但是,即使他获得了诺贝尔奖这样的荣誉,也无法改变妻子是犹太裔所带来的非议。因此,他也选择了移民美国。出生在匈牙利的犹太人爱德华·特勒在1930年获得了德国莱比锡大学物理博士学位,并于德国一所大学任教。1935年,他同样因为犹太人的身份遭到迫害,不约而同地和妻子选择一起移民美国。

  后来,正是熟悉德国科研内情的爱因斯坦上书罗斯福总统,推动美国启动研发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恩里科·费米则成为了"曼哈顿工程"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他在美国建立了第一座受控核反应堆,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奠定了基础。爱德华·特勒于1941年成为了美国正式公民,1952年11月1日,他主管研制的世界第一颗氢弹在太平洋恩尼威托克岛爆炸成功,由此成为美国的"氢弹之父"。

  著名的例子还有美国的"电子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1929年,冯·诺依曼26岁,是德国一所大学的助教以及汉堡大学的兼职讲师。但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却向他发来一张客座教授的聘书,并承诺如果他愿意留在美国定居,将增加薪金并一年以后聘为正式教授。更好的礼遇,更高的职务,更丰厚的薪水,更充足的科研条件,年轻的助教冯·诺依曼还能有什么理由选择德国而拒绝美国呢?

  这并不是普林斯顿大学多么善于"慧眼识珠"。冯·诺依曼很早展现出了天赋和才华,这位著名的数学家六岁就能心算做八位数的乘除法。但是,德国的学术体系更在乎资历,能否升职不取决于他的才华与成就,而是他与上司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行政官员的评价。于是,1931年,28岁的冯·诺依曼成为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第一批终身教授。l933年,刚过而立之年的前德国大学兼职讲师的冯·诺依曼又与爱因斯坦一起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6位教授之一。

 第10节:1.世界中心交替的背后(5)
  原子弹的爆炸、氢弹的发明、现代火箭的研制、人造卫星的上天、登陆月球的实现,以及电子计算机的来临,无一不是改变整个人类历史、并使美国引领世界趋势的大事件。然而,这些美国的"火箭之父"、"氢弹之父"、"电子计算机之父"们,竟然都不是美国本土人士,全是来自欧洲的科学家。如果这些科学家留在欧洲而非美国,并能够得到充分的支持进行这一切工作,欧洲未来面对苏联的军事威胁,会需要付出鞍前马后的代价来让美国人充当保护伞吗?或者说,美国还能成为今天的超级大国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6629.html

更多阅读

第26节:1.‘协理宁国府‘中的管理手段(9)

系列专题:《女性经理人打造术:跟王熙凤学管理》  10.在上任前,应尽早表现出上任后的风格。如果不是在同一家团体,也要尽早进入角色。上任后就要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11.即使自己本来就是该团体的成员,但担任领导毕竟不同以往,需要慎

第25节:1.‘协理宁国府‘中的管理手段(8)

系列专题:《女性经理人打造术:跟王熙凤学管理》  1.在进入新环境之前,你就要自己想取得什么成就、主要目的是什么、可能遇到哪些主要困难等等。对问题要有一个总体概念,这样才能迈出成功的第一步。王熙凤刚到宁国府,就看到管理上的五大

第24节:1.‘协理宁国府‘中的管理手段(7)

系列专题:《女性经理人打造术:跟王熙凤学管理》  3.多加关怀  在逢年过节时,做为领导关怀部属的私人生活时,马上就会和他们形成特殊亲密关系。这种特殊关系,不仅可以让部属们不要钱而多干活,甚至在关键时候还能使他们去勇敢地从事异常

第23节:1.‘协理宁国府‘中的管理手段(6)

系列专题:《女性经理人打造术:跟王熙凤学管理》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组成的这个群体,最能体现一荣俱荣、一败俱败的情况,前者为后者圈定责任,而后者则为前者提供了创造的灵性;前者为后者指出奔头,后者则使前者精神充盈;前者教后者工作的方

第20节:1.世界中心交替的背后(15)

系列专题:《全球最稀缺资源的争夺战:人才战争》  尽管欧洲能从发展中国家补充更大量的人才,但是,这些人才未必是全球最顶尖,因为发展中国家堪称世界顶尖的人才也一样首选美国。何况,高端人才从来都是多多益善。因此,欧洲有识者都认为,欧

声明:《第10节:1.世界中心交替的背后(5)》为网友眼眶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