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第5节:人才战争 导言(5)



系列专题:《全球最稀缺资源的争夺战:人才战争》

  清华和北大是中国最顶尖的两所大学,但自1985年以来,清华大学高科技专业毕业生80%去了美国,北京大学这一比例为76% 。从2006年开始,清华和北大已是美国大学博士生来源最多的两所院校。2007年,被美国高校研究生院录取的中国留学生人数也居世界各国留学生之首。由于留学生大多学成不归,因此,中国逐渐成为了美国最大的高科技人才供应国。美国《科学》杂志就把清华、北大称为--"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

  如果人才培养演变成"为他人作嫁衣","人才强国"的大国战略从何谈起?并且关键的是,中国在人才战争中处于"只出不进"的状态,改革开放三十年,数以百万的人才流失海外,却没有多少外国顶尖人才归化中国。人才战争这样严峻的局面,正是遮浮在中国崛起与复兴上空的最大阴云。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第5节:人才战争   导言(5)
  尽管中国科学院院士的81%、工程院院士的51%,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的72%,教育部直属高校校长的78%,博士生导师的63%,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主任的72%,都有过留学经历和海外背景。但是,如果四分之一不是留学生回归比例,而是滞留海外的比例,中国将获得多大的人才效益?截至2006年,中国公立研究机构的博士总数不过18493人 ,但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估计中国出生移居美国的博士都有62500人。依赖能源经济的俄罗斯自称人才流失的损失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那么,人才流失给中国带来的损失有多少?

  一种乐观的看法认为,人才流失并没有影响中国过去的经济腾飞,那么未来也没有必要过于强调。然而,需要反思的是:"龙的世纪"中的"中国龙"难道能一直是个在全球产业链当中挥洒"血汗"的"苦力"?中国高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高出口与投资推动、低附加价值、低价劳动力付出、低端产业增长为主的"中国制造奇迹模式"还能持续多久?中国即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能源消耗国及温室气体排放国,但如此能耗的产出只有美国三分之一的经济规模,全世界还有多少能源可供这样的中国经济在2030年超越美国?西方能够不因此高唱"中国威胁"吗?

  庞大的人口或许决定了中国不一定要放弃"中国制造"的角色,低端产业会转移到中西部。但是,中国还必须同时向占有大部分利润的高端产业进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中国的崛起与中国企业的"走出去",不能只是成为世界的头号制造大国,走出去的是"体力工人"与"技术工人",而在海外投资、并购等脑力战场上却成为"屡战屡败"的"冤大头"。中国需要成为世界知识经济大国和全球主要智力玩家,需要吸聚世界顶尖而不仅仅是中国顶尖的人才。

  日本证明了全球化时代的强国之路,没有能源、土地、交通,却可以依赖人才资源,而揽全世界的土地、资源、市场为己所用,进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美国则证明了全球化时代领袖世界之路,不仅仅要培养以及挽留本国的顶尖人才,还要获得全世界大多数的顶尖人才,才可能成为真正的惟一的超级大国。中国也必须打赢这一场的全球人才战争,才能真正恢复汉唐荣光,成为世界大国,完成中华民族的全面崛起与复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6634.html

更多阅读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第2节:像解放军学执行 序言(2)

系列专题:团购模式研究  也许,联想、华为、万科、海尔、杉杉、双星、宅急送等等中国最优秀的企业由复员军人创建;柳传志、任正非、王石、张瑞敏、郑永刚、汪海、陈平、宁高宁等中国20余年最优秀企业家曾是这个组织中的一员……已足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第1节: 不是让女孩学坏 序言(1)

系列专题:《借鉴他人让幸福驻足:不是让女孩学坏》  序言  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写别人的沉痛给大家看八卦的,只是为了让大家可以早点清醒的认识到"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的道理。不要被那些身边最庸庸无为,对你点头哈腰的所谓痴情男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第1节:做不抱怨的员工 序言

系列专题:《职场成功第一法则:做不抱怨的员工》  【序言】  哪个企业会聘请一个经常抱怨的员工?  由美国华尔街引发的金融海啸以万钧之势席卷着全球。企业陷入经营的低谷,个人陷入生活的困境。上至名企高管,下至摊贩走卒,远至冰岛

聊斋志异自序 第4节: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 自序(3)

系列专题:《宋鸿兵最新力作: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  同时,感谢广大读者和博友的关心,没有你们的支持,我很难想象自己会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去完成这件异常艰辛的工作。  由于涉及的时间跨度大、人脉关系复杂、历史事件曲折,加上本人的

古史辨自序 第3节: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 自序(2)

系列专题:《宋鸿兵最新力作: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    中国正在日益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中国新一代的战略思想家们,必须具备宽广的全球视角和深远的历史纵深感,才能形成长远和实际的国家战略。任何战略形成的前提在于必须确

声明:《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第5节:人才战争 导言(5)》为网友王与賤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