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刘良华家庭教育讲演录:新父母学校》
另外一对双胞胎的"相似性"更令人不可思议。Kalat主编的《心理学导论》中讨论过这对双胞胎的现象: 1939年,一个贫穷的移民妇女生下了他们两个,他们生下来没几天就被不同的家庭收养。他们的养父母分别给他们取名Jim Lewis和Jim Springer。 39岁时他们终于见面。当他们见面时,Jim Lewis说看到对方就像"看到镜子中的我"。他们俩人的相似性令人惊叹: 他们都结过两次婚,他们的第一任妻子都叫Linda,他们的第二任妻子都叫Betty。 他们的儿子的名字很接近,一个叫James Alan,另一个叫 James Allan。 他们小时候都养过一条小狗,而且他们都把自己的狗叫 Toy。 他们住的房子的颜色和样式都很像,他们的屋后的花园里都有一棵树,并且都围绕树做了椅子。 这两个有关双胞胎的报道所隐含的信息是:双胞胎的先天因素是相同或接近的,这种相同的先天因素并没有因后天环境的不同而得到改变。人的天性(先天因素)很难通过环境或教育而发生的影响改变。反过来说,后天的环境或教育并不能改变人的天性(先天因素)。

有关双胞胎的心理学研究还在继续,但这些研究的目的并不在于完全否定后天的环境或教育对人的影响。后天的环境或教育能够影响人的成长,这已经是一个常识,没有人怀疑这个常识。但是,有关双胞胎的心理学研究仍然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原因在于:它提示教育者,在教育孩子时,需要考虑孩子的天性(先天因素),尤其需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 在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之间,究竟哪个因素对人的影响更大?现在仍然没有定论。我们无法从双胞胎的个案来确认先天因素比后天因素更重要。个案不具有普遍性。我们不能因为个别双胞胎有 "惊人的相似",就断言所有的双胞胎都有"惊人的相似"。 二、智力的差异:多元智能 按照加德纳的解释,人的聪明或智能有七种,这七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优势智能不是学生围绕家长或老师转,而是家长或老师围绕学生转不是特长发展围绕全面发展转,而是全面发展围绕特长发展转"全面发展"容易被误解为"均衡发展"甚至是"平均发展"。 传统的智力理论相信人的智商是有差别的。某人聪明,就认为那人的智商高。愚笨的人则被视为 "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