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 中国进入突发事件高危期



尽管危机是与人类并在的,但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危机仍然具有过去时代所未有的特点和性质。社会学家吉登斯(Giddens)在《超越左与右》中指出,“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人为不确定性的世界,其风险与现代制度发展早期阶段的风险完全不同。”狂飙突进的科学技术所带来的风险如核风险、基因工程风险等在摧毁着现代制度应对风险所依托的理念和概率计算方法,德国学者贝克(Beck)大声疾呼:“对工业时代现代制度产生根本性冲击的‘风险社会’已经来临了!”

从国际上看,世界各国出现了自然灾害损失上升、其他公共危机多发的现象,突出表现为9.11事件、马德里连环爆炸、印度洋海啸、伦敦地铁爆炸、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墨西哥湾飓风等自然和社会事件的连续发生。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也进入到了一个各种危机频发的时期,表现出了多发性显著、突发性更强、破坏力更大、危机全球化等特点。

(一)多发性显著

一方面,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增大,损失加剧;另一方面,各种社会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影响扩大。

(1)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损失加剧。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每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对地方政府来说都是一次危机。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灾害给我国带来的损失也越来越大,频发的自然灾害成为地方政府面临的主要危机之一。有资料显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着我国经济新一轮的高速增长,灾害造成的损失也逐步增加,平均损失比80年代高出40%。90年代我国每年平均受灾人口3.7亿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4亿亩,因灾倒塌房屋418.2万间,紧急安置转移人口4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分别比80年代同期高出20%、20%、70%、100%、200%。[1]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 中国进入突发事件高危期

(2)社会危机事件开始凸显。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历史性变革,创造了历史上少有的持续经济繁荣的奇迹,也使当代中国经历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根据世界发展进程的规律,在社会发展序列谱上我国当前正好对应着“非稳定状态”的频发阶段,即在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处于5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往往对应着人口、资源、环境、效率、公平等社会矛盾的瓶颈约束最严重的时期,也往往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2]各种社会危机事件近年来层出不穷,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来,我国全国每年发生30人以上的群体事件达50000多起,平均每县每年发生20到30起。社会危机事件成为地方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3]

(二)突发性更强

现代社会,交通、通讯和各种社会生产、配送设施高度发达,人类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使得危机的扩散更加迅速、演变更加迅猛、时间更加紧迫。

(三)破坏力更大

我国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人口趋向高度密集居住,而突发事aihuau.com件造成的危害之巨大,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人口的高密度[4]。同时,社会对自然和社会各领域尤其是科技的依赖性提高,社会脆弱性增加,导致突发事件存在着规模和频率,危害性加强的趋势。

(四)危机全球化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拥有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全部资源和技术,不可能生产本国所需要的一切产品,不可能只限于消费本国所生产的产品。各国的生产和消费都具有世界性。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危机事件具有了一定的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发生在中国的危机事件可能具有全球化的背景,比如“藏独”、“疆独”等。

二是发生在中国的危机事件可能扩散到国外,比如2003年的“非典”;波及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8000多人成为患者,近900人死亡。[5]

三是发生在国外的危机事件与国内相关;如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就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中国作为一个外贸依存度高达60%的开放大国,这场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直接表现为出口增长放缓。这一点目前已在中国经济运行中有所体现。2008年中国GDP的增速,从一季度的10.6%、二季度的10.1%、三季度的9%,到四季度的6.8%, GDP增速五年来首次回到个位数,且2008年各季GDP增长呈前高后低、逐季加速放慢的趋势。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已经全面放缓。此外,一年来,国内股票市场大幅调整波动,沪深两市的总市值缩水一半以上。

危机事件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一是同质牵连,是指与危机具有相同和类似品质的人、事或者产品受到牵连,二是因果牵连,是指某一种危机导致相关危机的爆发;三是扩散牵连,是指由于危机造成的心理恐慌使得人们把危机人为扩大到那些根本不存在危机的领域[6]。

与外部世界越来越复杂相对的则是人类认识的局限性,这种认识能力的局限性是危机得以不断发生的又一源泉。

(作者:谢耘耕,原载《突发事件报道》一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


[1] 孙绍骋.中国救灾制度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3-24.

[2] 牛文元. 社会燃烧理论与中国社会安全预警系统(研究摘要)[D].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联合举办的“社会变革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家研讨会讨论稿.北京:2004-11-26.

[3] 于建嵘.以法理为据中国转型期的工农维权抗争活动[OL].

[4] 李强.科学应对突发事件[J].新华文摘.2004(6).

[5] 我留美博士研究成果:小型基因物质可防治SARS[OL].人民网.

[6] 赵士林,彭红.现代危机意识与危机报道[J].新闻记者.2004(10).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6725.html

更多阅读

中二见习期工作总结

见习期工作总结时光荏苒,转眼间进入沭阳中学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已经一年了。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既体会到了初为人师的新鲜感,也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在校领导、帮扶老师和各位同事的热心支持和帮助下,我认真做好

2012年教科室工作总结及今后工作设想 对今后工作的设想建议

以优质服务提升教科研品位——教科室2012年度工作总结及今后工作思路目前,我市教科研工作得到了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我市教育发展的亮点和新的增长点。教科室的工作概括起来,就是三个“注重”、三个“提升”、三个“推动”。一、在课

2012年团委工作总结 学校团委工作总结

2012年是中国共青团建团90周年,医院团委在医院党委和上级团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组织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十八大精神,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思路,立足服务大局、服务青年、服务社会的宗旨,紧紧围绕医院

中国进入“沙漠化生存”时代 沙漠生存记

中国进入“沙漠化生存”时代描述中国的自然生态环境,有许多角度和指标。笔者认为,目前中国的沙漠(包括不适于人类生存的戈壁、荒漠)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以及沙漠化地区的发展、扩张趋势,受沙尘暴影响的地域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充分表明

声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 中国进入突发事件高危期》为网友为伊判作梦中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