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背离真相(1)



系列专题:《瞬间识破谎言的心理学:你别再骗人了》

  Chapter 3

  背离真相

 第15节:背离真相(1)
  谎言是一种表示;它是一种善意的举动,甚至还带有敬意。

  通常我们不愿意太过苛刻,

  "委婉语"由此应运而生。

  它确实能帮助我们缓和残酷的现实,

  以及化解尴尬处境;

  它一点也不像谎言,

  且一般都是无私、善意的。

  委婉语并非毫无危害,它的目的也许是友善的,但通常会造成困惑和误解。委婉语应被列入黄色谎言(怯懦的谎言),它们往往意味着人们没有勇气吐露逆耳忠言。

  说得复杂些,委婉之词就相当于形式上的客套话、对主流观点的附和,换成众所皆知的通俗说法,就是说瞎话。我们多少都会说说瞎话。

  我们经常选择委婉的词汇,放弃简单明确的同义语。英语这种谦和有礼的语言,是数个世纪中,由侵略大不列颠的各路人马所引入并融汇而成的,所以它总能用多种方式来形容同一事物。比如,英语中用来表示"堂皇"这个涵义的词,既有来自拉丁文的regal,也有来自法文的royal,还有来自盎格鲁撒克逊语的kingly。同样地,还有许多词语可以用来描述死亡、性爱,或者其他让我们震惊、困窘或震怒的事物--我们就像被溺爱着的孩子,拥有太多选择。

  委婉语可以使语言更为有力。比方说,法庭上律师们的措辞利落优雅,可以在不违反法庭规则的情况下,减少目击者证词的可信度;政客们也可在不失礼节的同时,使用婉转的话语达到羞辱对手的效果。

  委婉语也可以和善有趣。因为第三任妻子乔安·玛琳的缘故,演员约翰·李·梅瑟瑞尔郁郁而终。《时代》杂志宣布他"睡死了!"--这个谎言很有梅瑟瑞尔的风格。十七年前,他向乔安求婚,却抛出一句"我不认为你能受得了我",乔安因此并不确定他是不是在求婚。讽刺性纪录片《摇滚万岁》中有一个场景:当乐团经纪人被问到为何团体表演的场地越来越小时,他解释并非因为乐团不红,而是为了"让他们的表演更具张力"。

  但委婉语有时候也会让人吃亏。1891年12月,知名的交际花黛西·哈金斯小姐因为"和大学生走在一起"而遭到剑桥大学教职人员的制止和谴责。在温文有礼的学术界,大家显然都认为这是不道德的行为。随后她便被校园法庭判处有罪,需押入学园监狱拘禁十四天。她的律师以"与某人结伴步行并不足以论定为犯法"的理由说服了高等法院法官,最后成功地帮助哈金斯小姐洗脱了罪名。对于严肃迂腐的法官而言,"和大学生走在一起"这种委婉的说法显然太过含蓄了。

  不过,机智的委婉语却也能巧妙地骗到别人。

  2003年年底,京瓷集团(Kyocera)在美国发售的7135型智能手机发生了严重的质量问题。若使用时间较长,这款手机的电池可能会产生过热甚至爆炸的现象,且总计已发生四次。在其中一起案例中,一名费城市民的腿部受到了二度烧伤!该公司要如何对已经购买这款手机的四万名消费者公布事实呢?他们经过一阵脑力风暴以后,将声明稿发给每一位消费者,提醒他们手机可能很容易"迅速解体"!

  《新科学家》周刊报道了7135型手机电池的故障问题,航天工程师克里斯·艾略特在阅读报道后写了一篇"招供声明"。艾略特的工作偶尔需要他去撰写业界所熟悉的"故障机型效应分析报告",以列举出产品的潜在风险。他指出,有些特定的字眼是禁止使用的,必须被替换:"火灾"必须归类为"不受控制的热能事件";"爆炸"就如同"自发性的迅速拆解事件";"破裂"则是"意外丧失密封性"。这类辞藻一点也不温和友善,其目的只是为了减少损失和掩饰真相。

  委婉语可以使我们说出和心里所想迥然不同的话,甚至可以用来遮掩犯罪、战争、种族灭绝等丑陋的真相。

  我们一般关心的是如何用委婉语规避真相,而不是让它完全发挥出正面的价值。为什么要这样做?文学评论家杰米·刘易斯认为这是因为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真相。他曾写道:"只有最坚强的人才能在严苛残酷的真相和尖酸直白的言论中幸免于难。赌客如果太诚实,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赌金飞到别人口袋里;在赌场里,仁慈和软弱只能帮助那些口蜜腹剑的人获胜。"

  就使用委婉语而言,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的人可以说是个中翘楚。那个时代,绝对不可以直接提及男人和女人的身体部位,即使是用最委婉的方式也不可以。所以他们用不太会令人产生愉悦联想的"limb"(肢体)来代替令人兴奋的"leg"(脚)。对于狄更斯这类的作家来说,乳房是垂死的丈夫靠躺头部的最终归宿,但作品中当然要回避乳房一词。这里有一个非常棒的案例,那就是威廉·撒克里的《浮华世界》,书中奎尔斯医师是这样向克兰普先生介绍贝姬·夏普的:绿色的眼睛、白皙的皮肤、姣好的体态、出了名的丰满上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6941.html

更多阅读

第15节:期待效应(1)

系列专题:《成功改造和影响他人:影响他人的心理学》  第二章 期待效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期待效应”又称皮革马利翁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通过学生课堂上的实验证实的,旨在说明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

第15节:掌握主动(1)

系列专题:《生存谋略:历史中的阴谋阳谋》  葛拉西安智慧箴言7  高明的骗子经常把自己打扮得十分朴拙,让人以为他们这样的人是不会骗人的,于是人们就会放松对他们的防范而陷入他们的圈套。  掌握主动  公元1410年(明永和八年)2月,

第23节:背离真相(9)

系列专题:《瞬间识破谎言的心理学:你别再骗人了》  某天我和几位朋友一起喝啤酒,几杯黄汤下肚,我开始说故事:好几年前,我和他们中的一位外出旅行,错过了最后一趟回家的列车,当时天色已晚,所以我们在邻近的山腰上搭起了帐篷。隔天一大早,我

第22节:背离真相(8)

系列专题:《瞬间识破谎言的心理学:你别再骗人了》  如今,主流意识正确性如同对言论自由的恐惧一样,已经渐渐消失。它的影响范围变得越来越小,但它仍然是一股力量,仍然在寻找受害者--美国访谈节目主持人比尔·马尔就是其中一位不幸的牺

第21节:背离真相(7)

系列专题:《瞬间识破谎言的心理学:你别再骗人了》  还好总有睿智占上风的时候。2005年7月,教师职业协会针对一个议题展开讨论--"不及格"(fail)是否应该从教育字汇中删除,并用"成就延期"(deferred success)来替代?之所以会有这个议题,是因为

声明:《第15节:背离真相(1)》为网友慌了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