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瞬间识破谎言的心理学:你别再骗人了》
来自英国圣安卓大学的灵长类动物学家理查德·拜恩和娜狄亚·柯尔普发现,某些猴子和猩猩完全可以为了自身利益而互相欺骗。比方说,为避免惹怒最强悍的头领,公猩猩会偷偷地和母猩猩交配。有的猴子也会假装对美味食物缺乏兴致,以误导其他猴子,它就可以乘其不备盗走食物。 狒狒如果突然起身立正并盯着地平线,基本上是因为有敌人在靠近。但拜恩注意到有的年轻狒狒为避免被母亲斥责时,也会这么做,这会使得整群狒狒以为敌人就在附近而陷入恐慌。狒狒居然可以做出如此不可思议的行为,拜恩感到相当震惊。 研究发现,灵长类动物说谎的频率、技巧和大脑皮质的尺寸成正比;夜猴和狐猴的大脑皮质都相当小,偷偷摸摸的行为就最少。弥猴和大型猿猴,如大猩猩、黑猩猩、矮黑猩猩和巨型猩猩,它们天生就拥有巨大的大脑皮质,骗术也相对较高。而谁的大脑是所有灵长类动物中最发达的呢?答案是人类!我们都是爱说谎的猩猩。 扫描骗子的脑袋 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精神病理学家史恩·史宾斯博士试图用一台房间大小的电磁体光学扫描仪找出谎言的根源--也就是大脑的某一部分。他要求受试者向他说谎,并将他们极力说谎时的大脑影像拍摄下来。史宾斯会问志愿者吃了什么早餐,志愿者如果吃了玉米片,就会回答"麦片粥"。每秒可拍一张照片的核磁共振扫描仪能一一捕捉谎言转化为化学和电子状态后的脑部情形。 在谎言实验室里,史宾斯博士向我展示了大脑的扫描影像。影像显示,当受试者说谎时,其大脑会变得更加活跃。首先是大脑的前段,也就是位于额头两侧位置的大脑部分(术语为腹外侧前额叶皮质层),这块区域主要处理对环境所产生的抑制反应;另外一个接近前额叶中线的区域(在额头中央,于双眼后方两厘米处)也变得极为活跃。这些区域都是大脑最复杂的部分,主要功能是控制信息的输出,另一个功能是对外界做出反应。 从史宾斯博士的研究结果可以推断,大脑在说谎时会进行两个动作: 1.抑制诚实的反应。 2.用其他反应替代诚实的反应,也就是说谎。
![第9节:撒谎的历史(5)](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494915081633.jpeg)
史宾斯博士认为大脑扫描结果显示人类既具有诚实的天性,同时兼备说谎这种抑制诚实天性的本能。 他相信,人类诚实或说谎的能力从婴儿时期便开始养成;我们在学会说话的同时也学会了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