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二、竞争的两种模式:竞优和竞底(11)



系列专题:《中国企业之殇:竞底》

  一是敏锐的嗅觉;

  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

  三是群体性格。

  任正非手下的研发大将李一男,曾凭着敏锐的嗅觉离开华为,创办了港湾公司,并成为华为的强大竞争对手,但华为显然不喜欢中国通信行业这种群体奋斗的局面,它本着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竞底精神,终于将港湾打垮、收编。

  姑且不论任正非是否真的认同狼性精神,但显然相对于人性而言,狼性是一种更为原始、更富于动物性的生存底线。企业界推崇从人到狼的退化,正说明了中国社会的竞底本质:谁能退化得越彻底,谁越接近底线,谁就更有生存竞争力。

  案例:华为的竞底

  中国最闪亮的高科技明星企业--华为,从其创办开始,就充满了竞底色彩。

 第19节:二、竞争的两种模式:竞优和竞底(11)
  华为的主要创办人任正非是复转军人,在部队曾是学《毛选》积极分子,《毛选》和中国军队中的竞底精神深深地沉淀在任正非的血液中,他很善于用"运动"、"打绞杀战"等方式管理华为、争夺市场。

  任正非早年十分艰辛,忍饥挨饿是家常便饭,和肉体上的磨砺相当,部队里的"洗脑"模式,更是让任正非经历了精神上的锻炼。从部队出来后,在深圳经商被骗,40多岁被迫失业,屡遇困境。正是这些常人未曾遭遇的逆境,培养了任正非超常的竞底精神,当他找到通信制造业这个竞底方向后,终于激情迸发,全力要对跨国公司竞底,争做世界通信制造前三名。

  华为拥有竞底组织最典型的特点:采用鲜明的色彩做标记(红色),喜欢动员口号,热爱雄浑激昂的歌曲,拥有堪称一流的洗脑文化,频繁地进行运动(如2007万人大辞职)。作为华为的标志性人物,任正非也常常直抒胸臆,自豪地放言"进了华为就是进了地狱"、"人生是美好的,但过程确实充满了痛苦",以及他广为人知的"狼性文化"、"压强原则"、"拧毛巾",等等。

  华为的竞底事例也让人惊心动魄。1992年任正非在巨龙、中兴之后,不惜借30%年息的高利贷,斥巨资研发万门程控。在五楼的研发动员会上,任正非悲壮地说:"这次研发如果失败,我只有从楼上跳下去。"一个有头脑、有一定财富的中国人,主动选择这样一条决绝的道路,极为少见。即使在成功后,华为的势头依然不减当年,2008年,华为在中国电信CDMA网络百亿招标中,报价竟低至6.9亿元,再次让世人为其"狼性"大跌眼镜。

  华为的竞底在中国无人可比,自然在世界也无人可比,它取得的成绩也有目共睹。同样,竞底给华为带来的恶果,也常常被公众放在聚光灯下研究:

  一是华为频发的横死事件(横死,包括自杀和猝死),由于华为内部激烈竞底,时有年轻人被打到底线;

  二是全行业的利润微薄,任正非常常感慨:高科技像萝卜、白菜一样没钱赚,这就是竞底之祸,而始作俑者却是华为自身;

  三是华为18年来没有原创产品发明,因为竞底战略强调决策专制、思想统一,本质上不支持思想开放,自然很难产生有价值的原创思想和产品。

  竞底能让华为在通信制造业领袖群伦吗?当然不能,因为领袖型的企业是靠竞优造成的,如IBM、微软、安利,等等。

  华为未来的道路在哪里?我们将在第七章探讨。但可以简单地说,如果华为没有成功地从竞底转为竞优,总有一天,人们会对着一个华丽的庞大废墟感叹道:华为"成也竞底,败也竞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7105.html

更多阅读

第19节:股市风云二十年(19)

系列专题:《股市风云二十年:1990~2010》  深圳热起来以后,上海也热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作为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受国务院委托,与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的同志一起去深圳、上海进行了3次调查,然后向国务院做过汇报,也与深圳、上海市研

躺下别挣扎第二部 第19节:四 ‘十加二‘年的挣扎(1)

系列专题:《给寻找方向的人:一只牡羊的金刚经笔记》  四 "十加二"年的挣扎  一九九六年起,我"准备"了十二年的时间。十二年间,早几年我是比较心甘情愿接受绳索的牵绊,越到后面,躁动与怀疑的时间就越多。  躁动与怀疑,来自一些困恼。

第19节:从核心创新(19)

系列专题:《包治百病的创新法则:从核心创新》  ? 为什么航空公司需要使用轮辐式航线网布局模式?如果用点对点飞行,使飞机保持更长的飞行时间从而给消费者带来效益会怎么样呢?  ? 为什么航空公司需要一种复杂的、一成不变的收费结构,

第19节:军训中常见的身体问题

系列专题:《完美大学攻略:进入大学要读的第一本书》  第九节 军训中常见的身体问题  军训的日子和平常是有很大不同的,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身体很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常见的问题有下边几种:  第一种是中暑。中暑是军训时最

第20节:二、竞争的两种模式:竞优和竞底(12)

系列专题:《中国企业之殇:竞底》  案例:曾仕强"中国式管理"的竞底实质  中国人并不擅长系统思维和抽象思维,因此很少形成较有影响的理论。台湾学者曾仕强总结出一套"中国式管理",名噪一时,他说这种管理有三个核心,在此一一剖析如下: 

声明:《第19节:二、竞争的两种模式:竞优和竞底(11)》为网友不冷不热的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