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二、竞争的两种模式:竞优和竞底(9)



系列专题:《中国企业之殇:竞底》

  通过望远镜,能够洞察到企业运行中,必须把握的一些重大策略原则;

  通过放大镜,把组织架构及其职能梳理清楚;

  至于显微镜,就是非常清晰地展现和描绘出整个流程图。

  通过这三种"镜",可以将富士康的策略、管理、生产都看得透彻、清晰。这些工具,能有助于看到企业管理的一些本质,是富士康的竞优手段。

  如果从进化论的角度看,竞优更多是依赖人的聪明才智,而对人大脑的开发,从长远看既能提升人的价值,也是没有止境的,因此竞优是一种向上的进化,它是没有限制的。

  而竞底则是一种向下的适应,它考验人对生理、心理极限的忍受能力,哪里的人能接受更低的薪酬水平,更恶劣的劳动条件,血汗工厂就迁移到哪里。因此竞底有极严厉的底线限制,只要击穿底线,一定会引起灾难式的危机,如2008年中国爆发的毒奶粉事件,它击穿的就是婴儿死亡的生命底线。

  表格:竞优思维和竞底思维的不同

  比较项目竞优者竞底者理念按原则办事,手段与目标统一为需要不惜扭曲原则,信奉成者王侯败者寇愿景追求相关人员(员工、客户等)的价值提升赚钱高于一切,能持久地赚大钱是永恒的目标市场如何创造一个新市场如何用低廉的价格,在现有市场中提高占有率创新基于对需求的深入研究而形成的原创对成功的模仿,模仿得越快越好,就是创新技术如何实现原创技术和需求的完美结合如何低成本获取技术,研究用低价格满足市场人员能否更多地发挥人的智慧能否更多地运用人的生理和心理忍耐力组织希望把组织分解为个人,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恨不得把组织变成一个人,以充分提高效率效率看似初始效率较低,但长期效率高,效果很好初始效率高,但无法提升,最终效果不良环境项目实施前,先考虑环境问题,如何预先防止破坏环境?等环境破坏之后,再争取其他人的沉默或改良。信奉:先发展、后治理机会根据对人类需求的超前认识,主动创造机会寻找竞优者剩下的机会,特别强调抓住机会客户追求客户的最佳满意度只求客户最低限度的容忍稀缺资源基本无供应限制、可无限复制有底线限制,不能无限复制竞底法则

  为了更好地认识竞底的特点,本书根据普遍的社会、企业现象,总结了部分竞底法则,先集中公布于此,并在后面的章节中分别进行论述:

 第17节:二、竞争的两种模式:竞优和竞底(9)
  竞底法则一:哪里有需求,哪里就能竞底。

  竞底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权谋文化,竞底者时时会比较自己与对手的实力大小,在他们眼里,当其他人对他们有需求时,就存在相对的弱势,他们就可以抓住机会进行竞底。因此通常给予者是竞底者,而需求者是被竞底者。中国人即使在恋爱时,也不肯轻易向对方表露自己的爱意,就是因为先表达了爱的一方,同时也暴露出自己对对方的需求,从而使自己处于可能被竞底的地位。

  竞底法则二:一个竞底组织中,只有一个最高竞底者。

  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一山不容二虎"。任何竞底组织都是一条严密的竞底链,每个成员按照严格的等级,排列在链条上,越接近底层,受到的竞底越多,而顶层位置只有一个。中国人为何在组织中不热爱自己擅长的岗位,而特别热衷于往上爬,就是因为越到高层,受到的竞底越小,而对下属竞底的机会越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07107.html

更多阅读

第17节:熊妈妈靠什么打天下(9)

系列专题:《史上最好看会计入门:牛角包一样的会计》  第五节:其他应收和应付是两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下面的这两个科目又是一对龙凤胎,妈您是不是困了?”  “嗯,还行,你也喝点水。当老师也挺不容易的,你在外面讲课也挺辛苦啊。我

第17节:谎言的科学面纱(1)

系列专题:《不可不知的谎言秘笈:揭开谎言的秘密》  政治和战争一样,只以成败论英雄,全然不在于过程如何。谎言的背后,往往是凛凛的杀机,"伴君如伴虎",的确是这样,别以为替政客撒谎你能捞到什么,聪明人千万不要干这种傻事。  二、谎言的

第17节:1.世界中心交替的背后(12)

系列专题:《全球最稀缺资源的争夺战:人才战争》  但是,这些西方产业有多大的"泡沫"?中国是否能够"救活"?中国有没有能对西方的产业进行准确评估的人才?即使是优质资产,中国是否拥有在西方当地经营与竞争的人才?许多本土人才虽然熟悉国内

第20节:二、竞争的两种模式:竞优和竞底(12)

系列专题:《中国企业之殇:竞底》  案例:曾仕强"中国式管理"的竞底实质  中国人并不擅长系统思维和抽象思维,因此很少形成较有影响的理论。台湾学者曾仕强总结出一套"中国式管理",名噪一时,他说这种管理有三个核心,在此一一剖析如下: 

第19节:二、竞争的两种模式:竞优和竞底(11)

系列专题:《中国企业之殇:竞底》  一是敏锐的嗅觉;  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  三是群体性格。  任正非手下的研发大将李一男,曾凭着敏锐的嗅觉离开华为,创办了港湾公司,并成为华为的强大竞争对手,但华为显然不喜欢中国通

声明:《第17节:二、竞争的两种模式:竞优和竞底(9)》为网友善感不多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