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二、竞争的两种模式:竞优和竞底(2)
系列专题:《中国企业之殇:竞底》
不顾疲劳,"头悬梁、锥刺股"地背书,以应付考试; 以长时间的加班,以强大的不安全感刺激员工奉献; 不顾矿工生命安全,以人类生理极限的强度进行的黑煤窑采掘方式; 牺牲环境的过度砍伐、放牧; …… 这些活动在短时间内,能达到某些人为设定的指标,或提高部分人的价值,但往往损害了较长时期内,较多人的价值,这就是竞底。 正是由于普适价值观的存在,我们可以较为客观地判断人的价值增减,因此才可以客观地判定某种竞争手段,到底是竞优还是竞底。 竞优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鲜见,在本书前面的例子中: 1.戴比尔斯的竞争策略,是尽量提高钻石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从而提升消费钻石人群的价值(价值是人的主观评判),这是竞优。 2.李志强以水泥代替铸铁加重块,成功压缩电话机的成本,由于这种改动并未影响人们对电话机的使用和评价,因此也是一种竞优。 但从竞优滑向竞底,常常很容易,也很"自然",请看以下案例。 案例:电话机厂的竞底
李志强改变加重块成功后,在这种"偷梁换柱"思维的推动下,他一鼓作气,对电话机的原材料进行了一番"大手术":进口器件改为合资厂的;合资厂改为内资大厂的;内资大厂改为乡镇小厂的。这番"革新"之后,电话机的品质达到了边缘状态,李志强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质量,首先保证能通过买方验收,同时保证在保修期内不出现大量的维修。 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有好几次成货柜的电话机从大洋彼岸退回来,每次出现这种情况,志强厂就日夜不停地加班,个别体弱的打工妹曾昏倒在流水线边。而李志强也借口产品质量问题,克扣工资以处罚工人,设法减少工厂的损失。这种近乎无情的加班、罚款,是在考验工人的生理、心理极限,这就是典型的竞底战略。 同样,华为的任正非"拧毛巾哲学"也有很强的竞底色彩:如他不断提醒"进了华为就是进入地狱",无休止地强调"艰苦奋斗",以企业文化隐形推动长时间的加班,以员工的高流动性变相使用低价的新员工,等等,这些都是竞底。 如果他将"拧毛巾哲学"用于提高设备、资金等物资的使用效率,以优质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等方面,则是一种竞优。 和竞优相比,竞底是一种前现代化的竞争方式。对一个缺少现代性的人来说,为了某件任务,艰苦奋斗、不眠不休、一哄而上地进行短期大会战,显然比精心规划、用心培训、按部就班、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要容易得多。因为前者只需要蛮勇和坚韧,而后者却需要高深的智慧和理性。蛮勇和坚韧,比起智慧和理性,是一种更接近于动物的本性,一个社会或企业如果过多地强调这些本性,只能说明其现代化的程度还不够高。 竞底打压人的价值,在当今社会显然是不受欢迎的。因此即使是采取竞底战略的人们,也常常并不认为这种方法是可以理直气壮的,但他们会用很多"客观"理由来开脱自己,来强调自己为何要实行竞底战略,他们通常的理由是: 1.要打开市场,就不得不低价格,而要低价格,就得压缩成本,因此必须牺牲安全、质量; 2.中国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缺少技术、资金、市场,不靠牺牲部分人的价值,怎么形成竞争力;
更多阅读
第10节:房地产行业的“危”与“机”(2)
系列专题:《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企业篇)》 什么是拐点?就等于是疯狂降温。从价格的表现形态来说,就是开始降价,应该说万科迈出了拐点的第一步,同时最先抛出了“拐点论”①的说法。如今我们已经看到,从2008年至今的一年多时间,与2007
第20节:二、竞争的两种模式:竞优和竞底(12)
系列专题:《中国企业之殇:竞底》 案例:曾仕强"中国式管理"的竞底实质 中国人并不擅长系统思维和抽象思维,因此很少形成较有影响的理论。台湾学者曾仕强总结出一套"中国式管理",名噪一时,他说这种管理有三个核心,在此一一剖析如下:
第19节:二、竞争的两种模式:竞优和竞底(11)
系列专题:《中国企业之殇:竞底》 一是敏锐的嗅觉; 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 三是群体性格。 任正非手下的研发大将李一男,曾凭着敏锐的嗅觉离开华为,创办了港湾公司,并成为华为的强大竞争对手,但华为显然不喜欢中国通
第18节:二、竞争的两种模式:竞优和竞底(10)
系列专题:《中国企业之殇:竞底》 竞底法则三:竞底者为了追求显性指标,倾向于牺牲隐性指标。 学生成绩和升学率是显性指标,而他们的快乐和创造力是隐性指标,所以学校为了追求前者,不惜放弃后者。产品的价格相对品质而言,更为显性,所以
第17节:二、竞争的两种模式:竞优和竞底(9)
系列专题:《中国企业之殇:竞底》 通过望远镜,能够洞察到企业运行中,必须把握的一些重大策略原则; 通过放大镜,把组织架构及其职能梳理清楚; 至于显微镜,就是非常清晰地展现和描绘出整个流程图。 通过这三种"镜",可以将富士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