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如何打造全球最大的私人企业:做大私企》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应该有自身利益,而在于如何引导自身利益。"没有人能够在一个资源稀缺的世界里,不考虑自身利益而继续生存。自身利益也包括造福于自己的家庭成员和亲戚朋友。然而在与陌生人打交道时,自身利益以两种方式表现出来:侵略或合作。"社会或组织若要长期繁荣昌盛,就必须制定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促成和奖励开明的能够实现双赢的行为--即合作的方式,同时禁止和惩罚破坏社会繁荣的破坏性自利--即侵略的方式。 即使人人都在追求自身利益,即使没有广泛的社会性计划,秩序也会自然产生。因为这种秩序不是由中央计划产生的。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称之为自发秩序。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有许多选择和机会。新的产品和生产方式不断涌现,终将替代旧的产品和生产方式,所以现有的生产企业始终面临着不断变化的挑战和机遇。 自发秩序(Spontaneous Order)

亚当·斯密和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等学者都已证明自发秩序是创造繁荣的唯一方式。自发秩序是人类行为的自然结果,不是人类精心计划的结果。亚当·斯密曾把它描述为"看不见的手",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导下,人们"促成了一个不是出自他们意愿的结果"。哈耶克认为,创造繁荣就要把分散在社会中的知识用于生产,而且这些知识"不能收集并传递给以意图创造秩序为任务的权力机构"。相反,只有在根据私有财产、公正的行为规则( 包括法治) 和自由市场建立起来的具有自发秩序的体制中,分散的知识才能用于生产。迈克尔·波拉尼认为,科学就是在他所称的科学共和国(Republic of Science) 相类似的自发秩序中进步的。 接受及欢迎变革 既然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创新和破坏,以及自发秩序,那么企业该如何确定选择何种机会呢?办法就是制定企业愿景,并以它为指导,为社会创造出最佳价值。我们已知,在一个行之有效的企业愿景的指导下,企业会创造出长期的价值。 历史证明,长期创造利润的组织能够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而那些不能满足人们需求的组织则往往被淘汰。还记得本书第2 章曾提到的《福布斯》名单上的成功公司吗?1917 年上榜的全美最大的100 家公司绝大多数都已经在70 年后落榜,而且许多公司已销声匿迹,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没能继续为社会创造出价值,因此无法产生足够的利润。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为社会创造出来的价值越来越少了,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我们需要制定能够引导我们创造越来越多价值的企业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