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如何打造全球最大的私人企业:做大私企》
定价机制(Price-setting Mechanism ) 定价机制是一套比较复杂的概念,需要理解边际供应商的含义。简单地说,边际供应商指的是生产成本最高的厂商,当无利可图时,他会减少产量。产量过剩时,竞争会迫使市场价格逐渐降低,直至降至边际生产商的边际成本或总成本(因行业不同而有所不同),而这个价格可以使厂商售出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或整个生产后收支平衡。

图中每一个竖条代表一个厂商。竖条的高度代表厂商的成本,宽度代表其生产量。成本最低的厂商在左边,成本最高的厂商则显示在右边。当生产力过剩时,根据对将来需求的估计,该图可帮助预测价格的未来走势。 该图还表明了各家厂商的竞争地位。这个工具很有用,可用于分析竞争和投资情况,预测需求、成本和生产能力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 图2.3 所示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预测价格走向和确定设备竞争地位的能力。最终,它成为我们称之为决策框架(Decision Making Framework ,简称DMF) 的基础。DMF 是我们的较高级的模式之一。 到了20 世纪70 年代后期,除了如何应用基本的和高级的经济学、哲学和心理学的概念并根据这些概念开发出思维模式和许多工具外,还有其他方面也变得愈发清晰。尽管MBM 模式由这些概念或思维模式构成,但系统地运用它们所发挥出来的功效远远大于单独应用几个部分的功效之和。MBM 模式具有如此大的威力,是因为各个部分相辅相成。只应用其中的某一项维度,如激励,也可以取得成效。然而,缺乏整体运用会使MBM 模式的威力大打折扣。 随着公司的继续发展和壮大,我们的知识储备和人才储备不断增大,同时也日益分散。结果,与我共同工作或接受我训导的员工比例日渐减少。我们从这些概念中受益的机会增加了,但与此同时,我们应用这些概念取得佳绩的能力却下降了。因此,我们要想办法更大规模地传授这些理论,扩大这些概念和思维模式的应用范围。 20 世纪80 年代初,我们想努力攻克这个难题,于是就把经济学思想和思维模式融合到现有的管理体系中。当初我们以为这会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能让员工们更广泛地接触到我们的理念、思维模式及其衍生出的工具。我们所选用的体系是威廉·爱德华兹·戴明〔W.Edwards Deming ,被誉为"现代质量改进之父"。其学说反映出他的统计学背景,他的论文、学说及著作对统计方法做了进一步的延伸。他还鼓励组织采用系统性方法来解决问题,后来形成了"戴明循环"(Deming Cycle) 或"计划实施研究处理循环"(PDSA )。--译者注〕体系。戴明体系帮助我们把工作系统化,并强调MBM 模式中的一个方面--不断改进(Continuous Improvement)。我们采用帕累托图(Pareto Charts)、根本原因分析(Root-Cause Analysis) 和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等方法,使衡量我们取得进步的方法更清晰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