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高效能人是怎样炼成的:认真胜于能力》
他们都去实验室里搞研究去了。只有一个学生坐在教室里,一个字一个字地?写教授的论文手稿,他叫科赫。 一个学期以后,科赫把?好的手稿送到了亨尔教授的办公室。发现科赫满脸疑问,一向和蔼的教授忽然严肃地对他说:"我向你表示崇高的敬意,孩子!我们从事医学研究的人,不光需要聪明的头脑和勤奋的精神,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具备一种一丝不苟的精神。年轻人往往急于求成,而轻易忽略细节。要知道,医学上走错一步,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这些手稿,既是学习医学知识的机会,也是一种修炼心性的过程。" 这番话深深触动了科赫年轻的心灵。在此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科赫一直保持严谨的学习心态和研究作风。这种做事态度让他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发现了结核菌、霍乱菌。1905年,鉴于在细菌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瑞典皇家学会将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授予了科赫。 在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中,一根杠杆,一个支点,便可以激发出无限大的力量,而没有了那个支点,再长的杠杆也毫无意义。 而我们追求成功的过程,也可以用这个"杠杆"原理来比喻。只有以"一丝不苟"作为"基点",才能支起实际能力的"杠杆",从而激发出无限的力量。 我们事业上一点一滴的成就,都来自一丝不苟的努力。只有做到一丝不苟,才能成为严谨、高效的"效率专家",事态的发展才能如你所愿。 尤其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质量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而质量问题涉及面很广,工作的每一环节都与效率有关。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保证。我们所有人的工作岗位都像企业这个大机器上的一个螺丝钉、一个轴承、一个零件。很明显,如果你的工作质量出了问题,就如同不合格的零件一样,被更换和淘?将是必然的命运。 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要以优良的工作质量和品质,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工作、每一件事情。 一丝不苟,是对工作质量近乎苛求的职业境界,是一种追求完美的职业精神。 让我们把"一丝不苟"作为支点,让才能的杠杆无限延伸,相信我们将会撬动地球! 认真就是执着专注 哲学家亚当斯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再大的学问,也不如聚精会神来得有用。"
![第33节:认真第一,能力第二(14)](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504410078700.jpeg)
法国的大文豪莫泊桑刚开始学写小说的时候,他的老师对他说:"你不要跟我学什么技巧,你到大街上去坐着,然后你看着驾马车的车夫,专门盯住一位。如果你能把这个马车夫描述得和其他马车夫不一样的话,那么你的写作就过关了。" 我国有一位很有名的电视说书人,在表演中他的两只眼睛总是显得格外有神。有人问他,为什么你的眼睛特别亮?他回答道,每天晚上在黑暗中点一柱香,然后每天盯着那柱香看半小时,几年下来,眼睛自然就有神了。